章節7
門神驅邪避鬼守家平安
那是在遠古時期,人們認為凡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有神的存在。與人們居處、出入、飲食有關的事物,都加以祭祀供奉,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神的感激之情,祈禱神靈的庇佑,希望神能永遠保佑人們的安康。
房門是人們每天每時必須經過的地方,它為人們的出入提供了方便,起到了防範敵害闖入的作用,但那時的人們覺得還是不大牢靠,缺乏安全感。
於是人們想,要是有一個能降鬼伏妖的神明來替自家“站崗守衛”該有多好!而且由於門戶是房屋與外麵世界相通的地方,所以人們很自然地便產生了對門戶的崇拜。
從此,人們便信仰守衛門戶的神靈,將他們的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同時也產生了關於門神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有神荼與鬱壘一對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陰如蓋。每天早上,神荼、鬱壘兄弟倆便在這棵桃樹下檢閱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他們便把它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為了驅凶,索性在門上畫出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以達到驅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門上畫的是神荼,右扇門上畫的是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鬱壘被兩位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所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門神。
那是在隋末的時候,天下大亂。唐國公李淵於617年由太原起兵,與隋將宋老生大戰月餘,斬宋老生,然後勢如破竹,直下長安建立大唐。另一軍閥劉武周趁山西空虛,占了李淵的山西老巢。
619年冬,李世民奉父命領兵回擊山西。李世民在收複了河東、平陽之後,兵至霍邑。劉武周命元帥宋金剛死守霍邑,宋金剛命偏將尉遲恭扼守白壁關,阻止李世民北進。
李世民手下大將秦瓊與尉遲恭展開激戰,兩人多次交鋒,仍難分高下。李世民起愛才之心,想收服尉遲恭。尉遲恭說道:“隻要劉武周不死,自己便不會叛變。”李世民遂想出一辦法,殺了個長相酷似劉武周的人,並將首級送到尉遲恭處。尉遲恭誤以為真,所以歸順了李世民。
後來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門,多次在夢中被兩個無頭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617年在霍邑被斬的隋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割了頭的人。
這兩個無頭鬼時時騷擾,使得李世民坐臥不寧。李世民召見英國公徐茂公求計,徐茂公道:“主公屈殺這似劉武周之人,是因為急於收降敬德將軍,主公可派敬德將軍夜守衙門,也許得以安寧。”於是李世民就按照徐茂公說的,使尉遲恭守門,果然那個似劉武周的冤魂不再來擾,而那個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
於是李世民再次求計於徐茂功。徐茂功道:“臣聞宋老生雖為隋將,但其忠勇可嘉。聽說宋老生極敬佩秦二哥為人,試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門,或許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瓊夜守衙門,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來。
此事後來傳到民間,人們紛紛在門上張貼敬德和秦瓊的畫像,以求妖魔鬼祟不敢入門。從此他們兩位便成了門神,並相沿成習。
在我國史書記載的門神還有一位,那就是古代的另外一位勇士成慶。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說,廣川王殿門上曾畫有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身穿短衣大褲,手握長劍。因此,漢代人經常把成慶畫在自己家的門上,用來避邪驅鬼。
關於成慶的身世,說法也不一樣,有人說他是戰國末期衛國人荊軻的同鄉,也有說就是荊軻。因為他是戰國時候孔武有力的傑出人士,漢人也就用他來當門神,有保衛家戶的意思。
到了宋代,人們最常用的門神是神荼、樊壘與秦瓊、尉遲恭兩種。但是,那些非常貧窮的人家買不起門神,於是,就在除夕晚上用一把掃帚和一根黑炭棒頂在兩扇門的後邊,用以代表黑臉和白臉兩個門神。
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常常添畫有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等物,用來祈福。以後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於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
門神祭祀是當時的五祀之一,一般廟宇、宮廷的祭祀儀式是在秋天。一般民宅和房舍隻在門旁設置插香處,每天早晚祭祀神明及祖先時,都順便祭拜門神,表達人們對平安、幸福的向往與追求。門神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人們的生活等各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你有秤杆,我有秤砣——配得起你。
nì
逆風點火——惹焰燒身。
逆水撐船——難行。
逆水拉纖——越拉越緊。
逆水裏行船——不進則退。
逆水遇上頂頭風——難上加難。溺死鬼找替代——拉人落水。匿影藏形——不露真。
niān
蔫蘿卜纓遇見水——紮煞起來了。
蔫皮虱子——咬死人。
nián
年初一——日新月異。
年初一見麵——淨說好話。
年糕掉在灰堆裏——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
年畫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年年豐收——常熟。
年三十夜撥算盤——滿打滿算。
年三十夜的灶膛——越燒越旺。
年豬不吃食——活到時候了。
年豬發瘟——順頭路。粘糕掉到土裏——吹不淨,打不掉。
粘米條子——扯不斷。
粘粘膠摻把江米麵——你倆算粘乎到一起了。鯰魚打噴嚏——吹噓(須)。
鯰魚上水——成群結隊的來。
鯰魚尾巴——滑不溜丟。
鯰魚找鯰魚,王八找王八——一色找一色。
niǎn
撚撚轉兒——沒有不倒的。
撚子受潮——不靈了。攆走狐狸來了狼——一幫更比一幫凶。碾杆心斷了半截——作不了主(柱)。
碾盤上楔橛——難進。
碾砣落地——連滾帶骨碌。
niàn
念罷了經打和尚——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後。
念佛娘娘拜周倉——相信這把刀。
念完了經打和尚——過河拆橋。
過河拆橋
“過河拆橋”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出自《元曲選·康進之〈李逵負荊〉三》:“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周桓王十九年,鄭莊公四三年,宋莊公九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得了重病。他把祭足叫到床前,說:“我有十一個兒子,除了世子忽之外,子突、子義、子都不相上下。不過,依我仔細觀察,還是子突最有才能。我想傳位給他,你認為怎麼樣?”祭足說:“按道理來說,君位應該傳給大兒子,再說公子忽又屢建大功,國人都對他很信服。他在天子那兒做過人質,又曾幫助齊侯打退北戎。齊侯非常器重他,還準備把女兒許配給他。他在諸侯之間也有點名氣,怎麼可以把他廢了呢?”鄭莊公說:“子突不是個能安於下位的人,如果子忽當了國君,他一定不甘心,怎麼辦?”
祭足說:“先把子突送到其他國家去,免得他來搶奪君位。就是不知道該送到哪個國家才好?”鄭莊公咳嗽了一陣子,說:“就送到宋國去吧!宋國是他外祖母的家。再說宋公馮又得到過咱們的照顧,他不會不答應的。”接著,他又哀歎著說,“唉,往後鄭國太平不了啦!”
祭足退出來,耳朵裏還回想著鄭莊公的歎氣聲,他知道鄭莊公向來有先見之明,他一定是考慮子突將來會搶奪子忽的君位。祭足總認為子忽不該回絕齊國的親事。齊僖公對子忽一直都很賞識,想把自己的女兒文薑許配給他,曾三番五次地托人做媒,都被子忽堅決地拒絕了。他不答應的理由是:“鄭是小國,齊是大國,門不當、戶不對,不能高攀!”大丈夫應該自立自強,不能依賴裙帶關係!祭足覺得子忽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抓住大國的一條裙帶要比多一支兵馬還管用哩!由於祭足一直是支持子忽的,因而不免會替他擔心。
鄭莊公死後,祭足立公子忽為國君,就是鄭昭公。鄭昭公派遣使臣到多國去作友好訪問,聯絡彼此的感情。他派祭足去宋國,順便調查一下子突的情況。祭足到了宋國,見了宋莊公,還沒說話,就被武士們綁了起來,他呼叫著說:“我犯了什麼罪呀?”宋莊公說:“以後慢慢再告訴你吧!”祭足當即被囚禁起來,周圍還擠著一大批武士把守著,弄得他坐立不安。
到了晚上,太宰華督親自來看他,並帶了些酒菜,算是來給他壓壓驚。祭足說:“我不知道是哪兒觸怒了你們,為什麼要囚禁我?”華督說:“你不知道宋國是子突的外婆家嗎?他一到這裏,他外婆雍家就央求我們主公全力幫助子突。反正子忽生性懦弱,根本不配做國君,所以我們主公要你把子忽廢了,立子突為國君。”祭足說:“這怎麼行呢?他是先君立的,如果我廢了他,不是叫天下人唾罵我的罪行嗎?”華督說:“你太傻了!謀君篡位的事哪一國沒有?誰有勢力,誰就當權。魯國公子軌不也是這樣得到君位的嗎?我們主公又何嚐不是這樣呢?你隻要放膽去做就行了!天塌下來有宋公頂著,怕什麼!”祭足緊皺著眉頭,默不作答。華督進一步對他施加壓力說:“如果你不答應,宋公會先殺了你,再派大將南宮長萬護送子突進攻鄭國去。到那時你早埋在地底下,後悔也來不及了。好漢不吃眼前虧,我看你還是答應吧!”祭足被逼得沒有辦法,橫豎自己就是死了也保不住子忽的君位,隻好答應了他們。華督還要求兩人一起對天發誓,說話一定要算話,如果反悔,必遭上天報應。
第二天,宋莊公叫子突進去,對他說:“鄭國新君打發使臣來,托我把你殺了,還答應送我三座城,作為謝禮。我不忍心這麼做,因此才暗中告訴你,你可得特別小心哪!”子突跪著說:“我的生命在您手裏了,隻要您給我出個主意,我凡事都聽您的,您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哪兒隻是三座城呢?”宋莊公說:“你要回鄭國,必須要依賴鄭國,依賴祭足幫忙方行,咱們找他來商量著辦吧!”他就把祭足、華督一起叫進去。宋莊公說了一番動聽的言辭,表示他本來想置身事外,不願過問這件事,如果不是因為當年鄭莊公待他厚道,子突又表現傑出,他根本不願給子突出主意。不過,大家有言在先,免得以後反悔。他也不圖什麼謝禮,隻要求子突給他三座城、一百對白璧、一萬兩黃金,每年再給他兩萬石穀子就行了。子突一心想回國,就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宋莊公的條件。宋莊公是個城府很深的人,做事一向謹慎,還叫子突和祭足落款簽名,作為證據。他又怕子突和祭足各懷心誌,使鄭國不得太平,就要子突答應把鄭國的大權交給祭足掌管,又叫祭足把女兒許配給宋雍氏的兒子雍糾,再拜雍糾為鄭國的大夫。這樣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才叫子突跟著祭足悄悄回到鄭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