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共工怒撞不周山
黃帝和他以後的顓頊(音zhuānxū)、帝嚳(音kù)、堯、舜這五個部落聯盟領袖,被古代的曆史學家尊稱為“五帝”。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他為人聰明,具備高超的琴瑟之技,又有智謀,善於利用鬼神迷信來管製部族成員,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顓頊視察過許多地方,北邊到過現在的河北一帶,南邊到過南嶺以南,西邊到過現在的甘肅一帶,東邊到過東海中的一些島嶼。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討人喜歡的事情。據說他製訂了一條法律,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這道命令實際上宣布了男尊女卑的開始。
與顓頊同時代還有一個叫做共工氏的人,他的本領也很高強。據說共工氏姓薑,是炎帝的後代。他聰明,有力氣,懂得生產方麵的許多事情。他很樂意為公共的利益工作。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共工氏是繼神農氏之後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共工氏有一個兒子,名叫後土,也很懂得農業。為了發展農業生產,他們父子二人考察了我國古代九個州(這九個州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的土地情況。九個州的廣大群眾十分歡迎共工和後土,他們尊稱後土為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尊稱共工為水師,也就是管理水利灌溉的神。
共工氏和兒子後土考察了九個州的土地情況,認為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不能用水灌溉;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都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製訂了一個計劃,要把高地削平,低地墊高。他認為挖下高地的土填在低窪的地方,就可以在更多的土地上種上莊稼,就可以發展農業生產。可是顓頊不同意共工氏這樣做。
為了爭奪部族的領導權,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顓頊拚命宣傳鬼神迷信,嚇唬群眾,叫他們不要幫助共工氏。當時社會生產力很低,人們還很迷信,不少人害怕共工氏一平整土地,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他們都站到顓頊那一邊去了。然而,共工氏具有堅強的信念。他認定自己平整土地的主張是正確的,所以決不認輸。他決定用生命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猛然用自己的腦袋去撞怪石嶙峋、高聳入雲的不周山(即現在的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填平山邊的窪地。
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泥土石塊嘩啦啦地崩塌下來。頃刻之間,整個天空劇烈地搖晃起來,整個地麵劇烈地顛簸起來。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係著大地的繩子崩斷了,大地向東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傾倒,太陽、月亮和星星就每日裏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裏去了。共工氏雖然撞得頭痛欲裂、眼冒金星,但是他撞崩了不周山,在我國北方造成了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大片的平原。
關於共工氏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傳說說明了我們的祖先想要解答為什麼太陽、月亮、星星都是東升西降的,為什麼大江大河都是從西向東奔流,為什麼華北地區有一片大平原等許多問題。他們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來回答這些問題,隻能以豐富的想象編出像共工氏撞崩不周山那樣有趣的神話傳說來。
至於傳說中的共工氏,當然並非實有其人。但是他那種勇敢、堅強,不甘屈服於鬼神,願意犧性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堯舜禪讓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到九十一歲的時候去世。帝嚳(音kù)接替了他的地位。帝嚳又稱為高辛錯。帝嚳從十五歲起就輔佐顓頊,即位那年他已經三十多歲。帝嚳為人大公無私,能明察善惡。他在位的時候能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嚳去世後,他的兒子摯接替了他。摯因為荒淫無度,不修善政,九年以後被廢黜,堯被推薦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堯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簡稱唐堯。相傳堯是顓頊的七世孫。古書上說堯很善於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兩個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方。他還製訂了曆法,規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日,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使農牧業、漁獵業都能根據季節安排生產。
堯從十六歲開始治理天下,在位七十年。到八十六歲那年,他覺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個人來接替他。他向各地發出公告,號召人們推薦賢能的人。過了不久,人們推薦虞(音yú)舜做他的繼承人。
據說虞舜姓姚,名重華,冀州(今河北省一帶)人。他的父親是個瞽叟(瞎老頭),母親早去世了。瞎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也就是虞舜的後母。後母生了個兒子,取名叫象。象好吃懶做而又非常傲慢,經常在父母麵前說異母哥哥虞舜的壞話。老夫妻倆和象常在一塊兒密謀,要找機會害死虞舜,好讓象一個人繼承父母的全部財產。虞舜並不介意。他十分孝順自己的瞎父親,對待後母和異母弟弟象也很好。
唐堯聽了人們的介紹,決定先考驗考驗虞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虞舜,派虞舜到各地去同群眾一起幹活。虞舜結婚以後,帶著兩個妻子一起去種地幹活,仍舊孝順父母,關心弟弟。虞舜的名氣就更大了,大家都說他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哥哥。
虞舜到曆山腳下去種地。原來那裏的農民經常為了爭奪土地而鬧得不可開交,虞舜一去,農民們就互相謙讓,你幫我,我幫你,把生產搞得很好。虞舜到雷澤地方去捕魚。本來那裏的漁民經常為了爭奪房屋而打得頭破血流,虞舜一去,漁民們就互相讓房屋,和睦得像一家人。虞舜到河濱去燒製陶器。原來那時的陶工幹活粗製濫造,陶器的質地粗劣,虞舜一去,陶工們就認真工作,製作出來的陶器十分精美。虞舜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緊緊跟隨著他。舜時父權製已確立,私有財產也已產生。舜擁有許多私有財產,有牛羊,倉庫裏儲存許多物品。
虞舜的瞎爸爸和弟弟象聽說虞舜得到這麼多東西,又起了壞心。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麵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掏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麵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裏麵,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裏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