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宿命之戰(2 / 3)

此刻的天氣的確十分寒冷,前段日子還下了一場大雪,積雪有尺餘深,在這種天氣裏,步兵不利外出,惟有騎兵四處巡邏。

馬蹄全都以厚棉布包裹著,以防止馬蹄被凍壞,這樣馬匹行走起來便無聲無息,騎兵也更具神鬼莫測的機動性。隻可惜蘭致遠的部下隻有一千多騎兵,無法與蔡風擁有的大量鐵騎相比,蕭寶寅在華亭又被赫連恩纏住,無法在如此寒冷的冬天派兵來援,這讓蘭致遠有些泄氣。

爾朱榮已調集騎兵七萬,步兵三萬,湊齊十萬大軍,以自博野逃回洛陽的候景為前鋒,東出滏口,增兵鄴城。

葛榮的兵力強盛至極,前鋒已過渡郡城,(注:指今日的河南淇縣。)氣勢直逼洛陽,根本不容爾朱榮再拖延下去。

大戰一觸即發,此時正值春節時分。天寒地凍並不適合兩軍交戰,包括葛榮和爾朱榮在內,他們都明白,此刻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不適合作戰。加之一場大雪使得一切都不再方便,即使要戰,也隻能等到明年的春暖花開時節。

第二年立春之時,蔡風體內的傷勢完全恢複過來了。

這個春節,蔡風過得倒是十分愜意,有幾個乖乖寶貝相伴,也不寂寞。自從他行走江湖以來,都未曾好好過上一個安穩的春節,這個春節總算讓蔡風舒坦了一段日子。

前方的戰事交給了駱非和田福,惟剩西峰一座城池,根本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在蔡風的預料之中,西峰城的官兵應該快要投降了,眾兵士已經餓了這麼多天,也夠可憐的,隻可惜,戰爭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殘酷的事,沒有仁慈可講。

淩能麗和淩通也留在高平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惟一讓淩通有些牽掛的便是身在南梁的雙親。

靖康王派人捎來信,並送來了十萬兩白銀,也可以說是幫助高平義軍吧。

這樣的事情蕭衍還是極為樂善好施的,也十分大方。蕭衍自然想讓北魏越亂越好,最好是各路義軍把北魏弄垮,然後他可以趁機分一杯羹,抑或到時揮軍北上,來個統一南北。至少也要奪回一些城池。所以,靖康王並不反對淩通寄身於高平義軍中,也不反對淩通與北魏的頭號大敵蔡風在一起。

蕭衍雖然被蔡風重傷過一次,落得差點命喪異地,但他並不怪蔡風父子,他隻是恨極了石中天。畢竟,蔡風並不是與他直接作對的對象,反而是他太過貪婪。此刻蔡風在不斷地將北魏的厲害人物—一除去,對他來說,倒是一件大好事。

最讓蕭衍歡喜的卻是得知石中天身死的消息,不僅石中天身死,黃海更是已經飛升。這對於他來說,也算了卻了心頭的一個大患。

黃海與蕭衍乃是頭號情敵,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那分恨意卻仍未在黃海心中抹去。蕭衍也知道黃海的可怕。不過這些年來,黃海曾銷聲匿跡很長一段時間,對他的威脅也大減。此刻得知黃海繼天癡之後步入天道——武學的至境,蕭衍在鬆了口氣之餘也微微有些失落之感。

不可否認,黃海的確是一個不世奇才,隻是那偏激倔強的個性實在讓人害怕。但黃海能悟透天道,飛升於北台頂的確有些出乎蕭衍的意料之外,那就是說,黃海至少已經拋開了任何牽絆,不再被世俗所累,早已斷了情緣。

蕭衍可以完全鬆一口氣了,再沒有任何顧忌,所以心情大好之下,便讓靖康王給高平義軍送來了十萬兩白銀。

萬俟醜奴與蕭衍算是熟識,但他對蕭衍並沒什麼好感,隻是既然有人送來了十萬兩銀子,不要白不要,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畢竟他還有一個師姐在世,但對蕭衍的好意卻並無多大表示。

淩通倒也清閑,隻是聽說蕭靈和安黛公主吵著要來高平,心頭又禁不住沉思不已。

淩能麗聽到劍癡自南朝傳來的消息,不由又好氣又好笑,禁不住把淩通叱了一頓。

淩通也隻好受了,誰叫什麼郡主呀公主呀都來纏他?不過,他卻有些不以為然,心中忖道:“這怎能怪我?隻能怪她們嘛,你們不也對蔡大哥癡纏嗎?怎能就一棒子打死一船人,說我花心呢?”

蔡風對淩能麗訓斥淩通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問題是他沒有發言權,淩能麗是在指桑罵槐,他也隻好認了。

在這幾個月中,葉虛的實力繼續東擴,他們的速度雖因嚴冬而受阻,但眾兵士卻蓄勢以待,隻要等到天氣一旦轉暖就會大肆東侵。

高平義軍的戰事也漸趨緊張,向北直抵黃河,控製青銅峽,這是趁著堅冰封住黃河之時直過黃河,主控大河兩岸。皆因河套西部以銀川平原最為富饒,隻要控製了那處平原,就可以為軍隊多提供許多糧食的來源,也更容易積累資本。

糧草、軍備,是任何義軍都不能缺少的,是以河套西部對高平義軍來說,可算是極為重要的一片土地。

關中侯莫所領的義軍也鬧得極火,就連爾朱天光也沒有討到好處。關中盆地的糧草還算豐富,又有伏乞莫於的聯合,這股實力迅速壯大,加之莫折念生的殘餘部眾也有少數人加入這群義軍之中,所以這支義軍的實力並不比高平義軍遜色。隻是這支義軍所看中的卻是巴蜀那塊富得流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