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發現人熊蹤跡(1 / 1)

九龍山發現人熊蹤跡

人熊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經驗豐富的獵手,他在山中遇到人熊渡河,便潛伏起來窺視,過河的是一隻巨大的母人熊,帶著兩隻小人熊,母人熊先把一隻崽子頂在頭上赴水渡河,遊上岸後它怕小人熊亂跑,就用大石頭把熊崽子壓住,然後回去接另外一隻熊崽子。

潛伏著的獵人趁此機會把被石頭壓住的小人熊捉走了,母人熊暴怒如雷,在河對岸把另一隻小熊崽子拉住兩條腿一撕兩半,其生性既猛且蠢。

人熊標本

1979年8月,當麗水地區科委組織自然資源調查隊在九龍山區進行綜合考察時,聽到群眾關於人熊的種 種傳說,考察隊在山上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窩和大的腳印,於是增加了調查人熊的項目。 在調查過程中獲知,1953年,水南鄉清路岔村婦女徐福娣曾打死一隻企圖侵犯她女兒的人熊,還砍下了怪獸的手腳,後來這副手腳被一個中學教員索取,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1980年,幾經周折,終於在遂昌西屏鎮第一中學的貯藏室裏找到了塵封20多年的標本。這副浸製標本可算是中國野人考察活動中除毛發外所獲得的首份直接證據,這個消息一經發表便引起轟動。

有關專家於當年12月追蹤到此,對現場進行考察,訪問當事人及目擊者,並對手腳標本進行多方麵的詳細研究,還與各種猴類、猿類及人的手腳標本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它屬靈長類,但 絕不是野人的,也不是猿的,而是一種當地尚未見記錄的大型短尾猴類。 它的平均身高可達1.2米,體重25千克至30千克,跟國內已見報道的短尾猴類在某些形態細節上略有區別。

而與安徽黃山上尚未見正式報道的黃山短尾猴相似,據推測可能是同一類型的短尾猴類。雖然解決了這個有手腳標本實物的人熊的屬性問題,但群眾所稱高約兩米,腳印巨大的人熊,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和澄清。

羅布泊的人熊

1983年古人類及“野考”專家周國興沿天山南麓幾個著名城鎮考察,發現幾乎所到之處在曆史上均有野人的記載和傳說。

周國興了解到,1959年10月,在蘇聯塔什幹出版的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上,曾刊發一篇《有沒有野人?》的文章。

該文記述,1957年,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賽福鼎在與前蘇聯專家交談時,提及有一個維吾爾族農民,在羅布泊地區曾獵獲一個能夠雙腳直立行走、毛呈棕色的人熊。他將人熊皮剝下後帶到庫爾勒,贈給了州長。

人熊是棕熊嗎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全國熊種最豐富的地區,這裏有30000多隻棕熊、黑熊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因此,有人認為喜馬拉雅山區所謂的野人就是棕熊。棕熊體形健碩,肩背隆起,粗密的皮毛有著不同的顏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到了冬天,皮毛會進一步長長,最長能到0.1米,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

有些棕熊皮毛的毛尖顏色偏淺,甚至接近銀白,這讓它們的 身上看上去披了一層銀灰色。棕熊體型較大,公熊體重300千克至500千克;母熊則通常隻有公熊的一半。棕熊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0.15米,不過比較粗鈍。棕熊的嘴部比較寬,有42顆牙齒,其中包括兩顆大犬齒。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也是跎型動物,並長有一條短尾巴。棕熊能像人一樣雙腳站立起來觀察周圍的環境,並在樹叢中行走,直立時身高能達到1.7米至2.8米。

棕熊雖然體形龐大,但通常都比較膽小,有時一個普通人就能嚇走它們。另外,捕獵、爭搶其他猛獸的食物時,或者交配季節的公熊都會比平時更有攻擊性。

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們的前臂十分有力,一隻成年的棕熊,揮擊前爪可以擊碎野牛的脊背,而且可以連續揮出好幾下。棕熊外表雖然笨重,但它們奔跑的速度卻可達到每小時56000米,由於耐力甚好,它們可以用這樣的速度連續奔跑幾十千米。此外,棕熊還是一個模仿能力很強的動物,特別是它模 仿人的樣子極為逼真。如棕熊能模仿人揮手打招呼的動作,有時它會頭頂牛糞,在遠處揮手,吸引牧童,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個戴著圓帽的人在打招呼,但走到近處才發現原來是棕熊。

從棕熊的種種生活習性上來看,其確實有與人熊相似的地方,但如果說棕熊就是人們所說的野人還需要一定的證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