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溝和毛野人(1 / 1)

野人溝和毛野人

野人溝來曆

多年前的一個清晨,天剛蒙蒙亮,有位農民到新疆巴裏坤縣城以西的一個山溝裏用牛拉柴,走著走著,他突然遠遠看見前邊有個身披“黑衣”的人在爬山,由於天色尚暗,看不清他的真實麵目。

可農民心裏十分納悶,此人如果是上山砍柴,為何不帶牛也 不套車,甚至手裏連個斧頭也不拿。路越走天越亮,農民再看那“黑衣人”,心中頓生恐懼,他看見那人根本沒穿衣服,而是渾身長滿了黑毛。

農民害怕得大叫一聲,那野人受到驚嚇,撒腿往山下跑,速度極快,連山崖和深澗也不怕,直往前撲。從此這條山溝就被稱作野人溝。

巴裏坤有關毛野人的故事流傳很廣,幾乎鄉鄉村村都有老人會講,奇巧的是每處所講故事的數量和情節都比較一致,似乎出自同一源起,難道它們都是真實的嗎?

有關故事

故事《皮袖筒子》講述了一座大山中不僅有狼和熊,還有一種渾身長毛的毛野人,村裏的人要上山打柴、割草、采菇,都得手持棍棒成群而行,才敢進山。

可是村裏卻有一個人仗著自己力氣大,偏偏獨自前往深山。他誇下海口要抓一個女毛野人來給誰當媳婦,並與人打了一頭牛的賭注,鄉親們怕他一去難返,便聯絡了幾個膽大的照看。

後來大力士果真與毛野人狹路相逢,稍一照麵,毛野人就將大力士來了個背麻袋甩大包,將其壓在下麵動彈不得。三四個毛野人撲上來一陣亂撓,幸虧鄉親們及時趕到,才救了他一條命。

從此大力士留下了一種怪病“呱笑症”,有事沒事便打滾發笑,受害匪淺。

有一天,村子裏來了一個外地人,瘦得像麻稈兒,他聽說這裏有個大力士被毛野人整傻了,冷笑說:“白長了5尺漢子,一巴掌的膘!”

大家聽得惹耳,紛紛與瘦子叫板:“你敢去見一見毛野人嗎?”

那人卻說:“我要不敢見個毛野人,白擔了‘鄭大膽’的名!”

於是,好事之人立即煽風點火,慫恿鄭大膽進山,而他也絲毫不含糊,說去就去,他不帶分寸棍棒,隻是在光胳膊上套了4個冬天取暖的羊皮袖筒子。

人們直覺奇怪,遠遠跟著想看個究竟。

鄭大膽進了山,很快有一個毛野人迎麵而來,一下扭住鄭大膽的胳膊,誰知熟悉“背麻袋”的毛野人卻一個踉蹌跌了個腳朝天,後被鄭大膽撓得癢笑連天,無法起身。

另一個毛野人也被同樣放倒,其他野人見狀紛紛逃 回樹林。

後來人們問鄭大膽是怎樣製服野人的,他一伸胳膊,隻見原來的4隻皮袖筒子少了兩隻。

鄭大膽說:“毛野人扭人,有直勁無橫勁,褪了袖筒以為扭斷了胳膊,順勢就會笑跌過去的,趁機撓打它,就無法反抗了。”

說法不一

50多年來一個很長的曆史時期中,巴裏坤的毛野人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這其中的毛野人究竟為何物呢?

故事大多說他們臉龐黑瘦,渾身長毛,沒有膝蓋等,由此可以斷定它們是不屬於人類的異物。在巴裏坤民間,人們對毛野人總持肯定的態度。

一種說法認為,它們是人類的一種,隻是比開化的人落後一步,後來必然為先進的人所消滅;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毛野人是被迫潛入山野的正常人發生變態而來的:說是當年秦始皇修長城,亂抓亂殺,許多人逃到山裏,年深日久,吃不到熟食和鹽醋,漸漸身上長出毛來,為躲避野獸的進犯,它們四處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