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 複蘇的魂(1 / 3)

郭汜實在堪稱是一名勁敵,至少在陳驀看來確實如此。

自古以來,武人的地位一直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程度,以至於有些時候同階位官職的武將與文臣在街上碰到,武將甚至要先行將文臣行禮,否則便是不敬、便是失禮,而反過來說,文臣卻趾高氣揚、一臉傲慢地回禮,這種現象看似怪異,但是在大漢卻是屢見不鮮。

但是不得不說,盡管文臣謀士在治理地方、謀劃戰略上確實有著出色的成績,但是真正去履行、去實施這些所製定的計劃的人,仍然是以武人居多,或許正因為如此,才導致天下逐漸照著重文輕武演變,這種現象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司空見慣。

曾經,世人用百無一用來形容書生,但即便如此,文人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反而是征戰沙場、用血汗、用性命去搏得勝利的武將地位較低,說句實話,這著實叫人有些費解。

或許,世人仍然混淆著對於武人的概念,所謂的武人,並不說某個人拿著兵器學了幾下招式,就可以自稱武人,要知道文有文學、武有武學,當文人士子在家對窗苦背孔孟之學時,武人亦在磨練著自身的技藝,亦在揮灑著汗水。

是的,你沒有聽錯,文人有傳承,武人亦是如此,並不是說隨隨便便來個人就能自稱武人,但是既然如此,為何會造成眼下天下文學一支獨大的局麵呢,其本質無外乎傳承的媒介。

總所周知,士子、學子們所掌握的知識,大多來自於百家書籍,他們可以照著書上所寫的背誦《禮》背誦《儀》,那麼武學呢?

武學究竟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傳承?難道說像陳驀後世所看過的武俠小說那樣,某位高人書寫傳世秘籍?

顯然,這是很不現實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武人更加在意自身的絕學、不會輕易外傳,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許許多多關於武人的技藝被遺失,退一步說,就算某些技藝或許不曾被淹沒於曆史,但並不是說每一個武人都能有這個運氣習得。

就拿最基礎的剛體來說,這是一個能讓武人在混亂的戰場上生存幾率大大增加的技藝,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武人都掌握著這門技藝,它更多地流傳於北地,比如西涼、司隸、幽州、冀州,隨後才逐漸傳到江南,至於西南遙遠之地,比如說蜀地、南蠻,其地方上的武人掌握剛體的恐怕就少之又少。

再者,同樣屬於基礎招式的斬鐵,其最早就僅流傳於河東一帶;還有槍術中比較霸道的招式橫貫,其強大的衝擊力甚至能碎裂巨大的岩石,而這個招數最早的發源地就是陳留的夏侯家,據傳是由夏侯家的祖輩夏侯嬰所創;還有流傳於南陽、江東一帶的弓術穿楊,以射中百步之外飄曳的楊柳聞名;以及流傳於揚州、徐州一帶拳術中招式崩勁,其最早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克製北方以擅長剛體聞名的武人。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關於武人的技藝,這些技藝遍布於天下各州各縣,卻又不輕易授於他人,這就導致了天下多數的武人相對較為疲軟的尷尬局麵。

當然了,如果你有本事在對決的同時吸收並學會對方所使用的招式,那就另當別論,但是事實上,在不懂得原理的情況下想要偷學對方的絕技,這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偌大天下,恐怕也隻有從後世來到這個時代的陳驀能夠做到這一點,在過去的兩年中,他先後與孫堅、波才、呂布、董卓、張飛等眾多武人交過手,並從中掌握了剛體、斬鐵、崩勁、附武,甚至還從孫堅手中領悟到了秘傳於江南的崩勁進階絕招虎咆,但是說到底,也僅僅是這一些罷了,甚至說,除了虎咆之外,其他三個都是武學道路中最基礎的東西。

而終於,在繼剛體、斬鐵、崩勁之後,陳驀終於又見識到了武人相對高層次的技藝。

化氣自愈和化血轉氣!

據說,化氣自愈之術最早流傳於函穀關以北一帶,也就是先秦舊址,是道門中一些注重修身養性的煉氣士、煉丹士所創,當時叫做煉氣回春,用以保養皮膚、活血化瘀、疏通經脈之用,以達到那些煉氣士與煉丹士心目中追求長壽,而其中最有名的無疑就是先秦時期的彭祖,據說活了八百八十歲,不過考慮到古時大彭氏國實行的“小花甲計歲法”推斷,以60天為一年算,大概是一百四十六歲。

雖說比起換算之後的年齡在後世看來也不是太驚世駭俗,但是要知道,古人的壽命相對較為短暫,五、六十去世者比比皆是,是故古時流傳著六十年為一甲子的說法,也就是指當時的人能夠活著的時間,換而言之,一百四十六在當時算是極其長壽了,簡直可以說是驚世駭俗。

隨後道家沒落期間,煉氣回春這門道門技藝便流傳到了民間,被武人們所吸收,逐步演變成了時下的化氣自愈之術,以消耗體力與戾氣的代價,用以愈合傷口,而其本質,無非是用暴戾的戾氣刺激肉體,加快細胞的成長分裂,從而達到恢複傷勢的目的。

這在某種意義上有些類似於當年黃巾力士所服用的丹藥,隻不過負麵效果相對較小罷了,但是即便如此,它亦被列為武學中的禁忌。

當時,有許多掌握、並經常施展這門技藝的武人都在三十、四十歲的壯年時期就逐漸衰老,正因為如此,當初在武人間曾因此引發恐慌,甚至有流傳這是地府間惡鬼的力量,但是說到底,那僅僅隻是古人仍然不了解人體,不清楚人體內的細胞,其成長分裂都有著一定的程度,一旦超過這個程度,就會加快衰老,從某種意義上說,十年之後的陳驀恐怕就要麵臨這個尷尬。

當然了,前提是他能夠活到二十四歲……

而比起化氣自愈之術來說,化血轉氣更是一門叫當世士子為之唾罵、詬病的絕技,而這門技藝最早則來自於羌族。

羌族人信奉狼神,將草原上的狼視為祖先,是故,平時絕不容許他人濫殺狼群,但是當部落麵臨覆滅的危機時,部落中的巫師會舉行一個儀式,然後將一頭準備好的狼放幹體內的血,然後將狼屍火化‘送’回狼神身邊,而那些狼血,則分給部落中實力強大的勇士,其寓意,無非就是想請祖先賜下力量,助部落渡過難關。

雖說這是荒誕玄奇,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有不少羌族部落因此渡過了難關,此後,這個傳說流傳到了大漢境內,以訛傳訛,這才促使武人們創造了這門禁忌的的絕技。

其實,除了化氣自愈和化血轉氣兩門絕技之外,還有一種堪稱是禁忌的技藝,那就是化元,化元轉氣、化元為血,以犧牲自身陽壽為代價,從而獲得力量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曾經服下七粒的陳驀,相當於就是施展了化元轉氣,以犧牲陽壽,獲取高程度的戾氣,隻不過陳驀更加徹底罷了,一次性就犧牲了將近五十年,也難怪他身上的戾氣濃厚地甚至叫呂布、董卓、孫堅等萬人敵感到震驚。

言歸正傳,當陳驀看到郭汜掌握著武人禁忌的招數化氣自愈時,他就意識到,這場交鋒恐怕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了。

而更讓陳驀感到頭疼的是,倘若郭汜單單隻會化氣和化血這還好,倘若這家夥連化元都掌握了,要擊敗他,恐怕要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

可以說,掌握化氣、化血、化元三門禁忌招數的武人,幾乎可以看成是一台永動機,在連番施展三門禁忌招式的情況下,對方的力量甚至不會有絲毫的削弱,除非陽壽耗盡,否則幾乎是從頭到尾處在全盛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一擊必殺,否則實在是難以擊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