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冰封墳墓之謎(2 / 2)

有件奇怪的東西放在男屍頭部旁邊,就是一把假胡須。這把假胡須用人的頭發製成,染成深褐色,縫綴在一塊獸皮上麵。雖

然在這一帶發掘出來的男屍都無長須或短髭,但這一族的人佩戴的懸垂飾物上的圖像顯示塞西亞男人大多數蓄須。也許那些胡須全是假的,至於為什麼要戴假須,則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道了,大概是出於一種崇拜心理。

墓中發現不同人種的頭顱

最奇怪的是在墓中發現的頭顱有很多不同類型。雖然魯登科隻得到少數樣本,但他鑒別出其中不僅有歐洲人種,還有長頭與扁頭的兩類黃種人。他把這種種族複雜的現象,歸因於部落酋長基於政治原因,與遠方部落公主通婚的習俗。魯登科指出,在現代的哈薩克族和吉爾吉斯族人中,也有類似的麵形歧異,因此不同類型的頭顱也就顯得不那麼神秘了。

那些黃種人的頭顱,明顯是屬於匈奴貴族的,原因是在公元前4世紀末期,可能有一個匈奴部落移居此地,並長期存在了下來,將阿爾泰山脈地區的酋長逐出這個區域。起初,匈奴人可能 和他們通婚。可是到了該世紀末期,他們的認識發生了轉變,采取了較為殘暴的辦法,因此古代阿爾泰山脈民族作為一個獨特文化群體的遺跡,到了那時便突然中止。此後,他們的生存痕跡便再也找不到了。

千年墳墓的結構

古代西伯利亞人建造墳墓時力求堅固耐久,美觀則被放在了第二位,但沒有料到,阿爾泰山脈草原上的氣候,竟然會將他們的精美手工藝製作保存下來。阿爾泰草原冬季漫長酷寒,夏日則涼快而為時甚短,年平均溫度通常不會低至形成永凍層,保存墳墓完整主要是依賴於獨特的結構。

魯登科發掘到的大墓穴,全部依照同一式樣建造。墓坑深約 7米,底部主穴四壁用結實的落葉鬆圓木築成,墓頂則鋪設更多一層大石和圓木。在大石層上,有一個厚約2米的土墩,上麵再鋪上高達5米,寬達45米的碎石堆。使墳墓保持冰凍的最主要是這堆碎石。因為碎石獨特的功能阻隔了夏日的熱力,冬季可以讓霜寒透入體內。

冰封之謎

碎石傳熱性能差,因為墳墓一旦完工,碎石下麵的那層泥土,幾乎立即變成永久冰凍。話雖如此,冰凍的速度仍不足以防止陪葬的馬匹和山羊

出現部分腐爛現象。人屍所以能夠免致腐爛,隻因屍體全身塗了防腐香料和塗料,而且身上所有腔窩,都已用草填塞,這樣可以防腐。

但令魯登科驚奇的是,那個紋身者墳墓雖然遭受盜劫,但對冰凍過程並沒有造成重大影響。起初,魯登科以為冰凍現象可能是盜墓者挖隧道時冷空氣突然透進來所致。但後來他斷定,屍體在下葬不久即已冰凍,其後有人盜墓,並非冰凍現象的成因。

不過毫無疑問的是,盜墓一定是營葬後數年內,即死者後人 離開該處不久後發生的。因為盜墓者留下的痕跡,顯示當時所用的工具仍然是銅器,而非後期的鐵器。冰封了3000年的墳墓到了現在依然是個謎,誰能真正揭開它的謎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