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史前文明古物(1 / 2)

神秘的史前文明古物

南非金屬凹槽球

史前古物證明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可能存在過另外一個由智能生物統治的世界,他們的文明曾經高度發達卻最終滅絕。

很多年前,南非的礦工挖出一些神秘的金屬球。它們的起源無從得知,這些球直徑大小約為0.025米,其中一些球的“赤道”附近刻著3條平行凹槽。這種球分為兩種:一種是實心的藍色金屬夾帶白色斑點;另一種則是空心的,內部填充柔軟的白色物質。據說這些金屬球是在前寒武層中被發現的,距今已經有28億年的曆史了。

金屬球來自南非德蘭士瓦省附近的葉蠟石礦中。它們是天然形成的,共有兩種:埋藏較淺的球暴露在葉蠟石中,是針鐵礦結核;埋藏較深的球沒有碰到葉蠟石,是黃鐵礦結核。

地質學家認為葉蠟石的來源是史前沉積的黏土或火山灰,那些沉積物在埋藏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壓力和溫度,慢慢變成了葉蠟石,地質上叫“變質作用”。黃鐵礦結核是黃鐵礦的一種常 見的存在形式,也是由變質作用形成的。針鐵礦結核則是黃鐵礦結核遇到葉蠟石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

在以上這些物質中,隻有黏土或火山灰是28億年前的,葉蠟石和黃鐵礦結核的年代都要晚一些,針鐵礦結核比黃鐵礦結核的年代更晚。

據說其中一些金屬球上有環行的凹槽,但天然形成的結核上沒有凹槽,因此有人認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史前文明。當然我們還可以假設,有人事先在一些鐵結核上雕刻好凹槽再埋入地下,但是經過億萬年的變質作用,那些凹槽都會被抹平。

實際上,在強大變質作用下,沒什麼東西能保持原樣。所以當現代的你看到了這些凹槽,便可以說,它們確實是人造的,但是在鐵結核被挖出來以後,是誰,為了什麼做了這些球,現在還不能得知。

印度永不生鏽的鐵柱

在印度德裏城附近的夏麥哈洛裏,矗立著一根巨大的鐵柱。 這根柱子建於公元4世紀前後,高6.7米,最細的地方直徑為0.37米,底部直徑為0.42米,埋在地下部分的形狀似一個洋蔥頭。這根柱子用熟鐵鑄成,實心,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

最令人驚異的是,這根鐵柱在露天中聳立了幾千年,經曆了無數風吹雨打,至今仍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難道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脫硫的冶煉技術?

人們都知道,鐵是最容易生鏽的金屬,一般的鑄鐵,不用說千年,幾十年就鏽蝕殆盡了。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找到能夠防止鐵器生鏽的有效辦法。

從理論上說,純鐵是不生鏽的,但純鐵難以提煉,造價高昂。有些科學家分析了這根鐵柱的成份,發現其中含有很多雜 質,絕非純鐵。照理說應該比平常的熟鐵更容易生鏽才是。

如果說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煉不鏽鐵器的技術,隻是這種技術後來失傳了,那麼他們為什麼在當時沒有冶煉出其他任何不生鏽的鐵製器具呢?科學家在古印度的典籍中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方麵的記載。那麼,這根鐵柱是誰鑄造的呢?

國外許多大膽的科學家已經公開承認它是一種史前文化,是我們人類文明以前的文明,就是在我們人類文明以前還存在著文明時期,而且還不止一次。

從出土文物看,都不是同一個文明時期的產物。所以認為人類多次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隻有少數人活下來了,他們過著原始生活,又逐漸地繁衍出新的人類,進入新的文明。然後又走向毀滅,再

繁衍出新的人類,它就是經過不同的這樣一個個周期變化的。物理學家講,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我們整個宇宙的變化也是有規律性的。

火箭浮雕

公元1948年至公元1952年間,墨西哥籍考古學家路利教授在巴倫傑神殿的“碑銘神廟”中,發現在巨大石室的牆上刻有9九位盛裝的神官,及一位帶有奇妙頭飾青年的浮雕。經仔細觀察,發現這個浮雕與現在的太空船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