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火星的探測(1 / 1)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

人類使用空間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的曆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幾乎就在人類剛剛有能力掙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的時候,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開始了它的旅程。

人類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其中貢獻最 大的是在1975年8月和1976年6月由美國發射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海盜號”探測計劃是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火星探測計劃之一。它們由兩部分組成,一個軌道器和一個著陸器。

“海盜1號”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著陸,並且成功向地球發回照片的探測器。“海盜1號”的軌道器在軌道上一直工作至1980年8月17日,而著陸器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在火星表麵正常工作超過6年,直至1982年11月13日因錯誤指令導致失去通信聯係為止。

“海盜2號”的軌道器在軌道上一直工作至1978年7月25日,而著陸器在火星表麵正常工作了3年多,直至1980年4月11日因電 池故障導致通信聯係中斷。“海盜號”火星探測計劃總共向地球發回了數萬張高清晰照片,而“海盜1號”迄今為止依然保持著在火星表麵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

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曾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但探測器利用大型降落傘著陸後,就與地麵失去了聯係。科學家分析,這可能是降落傘在降落時遇上了火星大風暴,狂風使探測器撞上巨石毀壞。

美國吸取了這種教訓,通過雷達對火星表麵的掃描,選擇了一處叫“克裏寒”的平原,然後向探測器發出登陸指令,登陸艙接到指令,首先順利地放下外麵的除冰防護罩,展開降落傘,點燃3具減速火箭,緩慢地降落在火星平原上,然後向地球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麵照片。

無線電波途經3億多千米,曆時20分鍾才傳到地麵,從此人類 看清了火星的真麵目。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有超過30個探測器到達過火星。這些探測器對火星進行了詳細地考察,並向地球發回了大量數據。當然,在火星探測過程中也充滿了坎坷,大約有2/3的探測器,特別是早期發射的探測器,都沒有能夠成功地完成它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