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外仙翁過清嶼 玉魂仙子降三界(1 / 2)

人世間的有才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出仕、滿懷天下興亡者,另一類是消極遁世、躬耕山野瓏畝之間的隱士。論才具這兩類人不分上下,或者說後者往往是大才者,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積極出仕者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難以顯現出光芒,因為他們處在光芒之中,而消極遁世者則處在黑暗的夤夜,一旦被所謂的聖君明主發現,就即刻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流芳千古。所以自古也有人在悟透這樣的道理後,便以“隱”為出仕之路,所謂“終南捷徑”是也。

古語雲:“仙凡有別”。人間和仙界的大不相同自然不用贅述,但也有相通的道理,今天我們稱作“自然法則”,但在那個時代,叫它“天道”更為合適。所以說,仙界也有“出仕”的大仙和“遁世”的大仙之別。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凡間便有一座山,從人間的視角來看,山隻是高聳入雲,山下綠樹繁茂,山腰則是陡峭的懸崖,就算輕功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也極難攀登,更不用說一般的山野藥農,然而這隻是山的一個普遍特點,並不能說明此山與其他山脈有什麼不同,山頂上也是積雪冰封,一片銀裝,但神奇之處就在這山頂之上,冰雪的寒氣竟化成巨大的浮力,在山頂之上漂起一座小島,這或許就是“山外有山”的根源了。小島之上也不知道是什麼季節,無論是傲雪的寒梅,還是盛夏的薔薇,不管是天山的雪蓮,抑或湖中的芙蕖,凡是天上人間能找到的花草,都在同一時刻盛開在這座山島上,然而這些花草並不是凝聚成靜止的畫麵,他們時而杜鵑豔壓群芳,時而百合如雲如雪。各種花草錯落有致,既不像人工栽種那樣,不同的種類間有明顯的界限,也不像完全的野生那樣雜亂無章,在浮起的小島那既有平原又有高山的地貌上,自然而又整齊地生長著,真個世外仙境,仙外寶地。

一天,一位鶴發仙翁雲遊至此,見此山獨特異常,遂按下雲端,在百花叢中徘徊、思量,似有何事猶疑不決,許久,終於歎了一口氣,右臂迎風一揚,手中便握有一把寶劍,說道這裏,暫且評論一下這把劍,劍乃武器,大凡鑄劍上等材料是千年寒鐵,沒有鐵也要用青銅,可這位“遁世”的仙翁的隨身寶劍,竟是極易破碎的玉做成!無論劍身還是劍鞘,都是潔白沒有半點瑕疵的美玉雕琢而成。劍柄是浮雲的圖案,劍鞘是旭日青鬆下,休息在海邊的兩隻仙鶴,通常的劍都會給人以威嚴肅殺之感,而這柄劍卻全然一副祥和。仙翁把劍像空中一拋,說道“自己選擇吧”,隻見那寶劍在空中發出萬道白光,銀輝撒滿整座島山,劍在空中亦徘徊片刻,然後驟然降落在牡丹叢中,仙翁會意的點點頭,“百花皆有其屬,萬物皆可歸心,是風雲變幻,還是海晏河清,皆看爾之修為了。”說罷,爽朗地大笑著,駕上雲端,又回味道“清秀俊美,美玉為伴,伴山之島,島浮山巔,當名‘清嶼’”繼而又哈哈大笑起來,人和笑聲一起漸漸消失在浮雲深處。

不知過了幾千幾萬年,凡間經曆了無數次的滄海桑田,桑田滄海,部族、朝代更替地統治著人間,但隻有兩點沒有變,其一,不管如何的高岸為穀,深穀為陵,這座浮起的小島和支撐它的山卻一點都沒有改變,山麓的絕壁也沒有因雨水的侵蝕而削減絲毫的陡峭。其二,不管山下換了多少個種族的人群居住,繁衍生息了多少代,這座山的名字一直都叫“清嶼山”,但卻沒有人能說清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問山下村裏的老人,有人說“祖祖輩輩就這麼叫的”、還有的說“上古時候,有位美麗的仙女居住在這裏,給山取了名字,就一直流傳下來”稍讀過書的人說“這座山樹木清秀,遠遠望去像一座小島,因而命名”……總之,流傳著各種說法,人們也不知何種為真,何種為假。

幾經變幻之後,人間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洲,各州又有七大分野,青龍洲上乃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白虎州上為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朱雀七星分野為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玄武的分野依次為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每個分野都有一個不同部族,或者說是民族,然而天道雖然永恒,天下大勢卻是分分合合,政壇之上更是風起雲湧,變幻莫測,所以各個分野的並非隻有一個國度。且說這心月狐分野上,零零散散的便有十幾個國度,最大的一個,時下正處在衛良王朝統治時期(這裏衛是國姓,即皇帝的姓氏,良是國號,正像我們今天常說的李唐王朝),清嶼山恰好處在良國國都玉京城北二十裏處,一場仙凡魔界數千萬年的縮影、最終再次開天辟地般的傳說便以玉京為中心,慢慢揭開。

天界之上,百花苑的幾位花仙久居仙宮,覺得煩悶,便相約到仙界之外去遊玩,她們駕著浮雲,相互打趣,漫無目的的漂浮著,忽然一位身穿天藍色衣服,麵帶一絲冷傲,卻又透著熱情的仙子喊道:“快看,那是哪裏?好漂亮!”這藍衣仙子喚作雪林仙子,是三界梅花的主人,她孤高冷傲,睥睨萬物,但內心深處卻時刻想著兼濟天下,對待弱小,她總竭力使自己像初升的驕陽,給他們送去溫暖,正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