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沒有一個王朝不希望自己的統治千秋萬代,沒有一個開國帝王不希望子孫萬代稱王,然而卻從沒有一個王朝做到這點,他們無一例外的經曆了“興起-昌盛-衰敗-隕落”四個階段。眼下的心月狐分野上衛良王朝正處在衰敗之末,接近隕落的邊緣。數百年的統治裏,大姓貴族之間相互聯姻,以致盤根錯節,像一團絲線死死地結成了一張結識的大網,控製著天下的走勢,縱使皇帝對此不滿,也無力鏟除他們,更何況他們的兒皇帝從來就沒有過這種想法,這些從小錦衣玉食的貴族們又極其腐朽墮落,長年大興土木,增加賦稅、徭役,民不聊生。
這幾年又連年遭受春寒,剛出土的幼苗,悉數被凍黃、枯死,於是街頭巷尾、山野村田都開始流傳一首民謠:
帝胄失德兮,天降懲罰;
禍及萬民兮,苦不堪言;
不除暴君兮,天下何以安?
各官府衙門、包括皇宮禁衛開始大肆捕捉唱播民謠者,更有陰險小人趁機陷害、報複,不知多少人在這舉國的捕捉中喪命,哀嚎聲響徹了山野,猩紅的鮮血染紅了河流,發著黴味、爬滿蒼蠅的無頭屍體在一座座城池外堆積如山,惡臭味在空氣中彌漫,屍毒帶來的瘟疫開始流行,整個衛良王朝頓時成了一座人間煉獄,幽冥界出動全部鬼差拘捕這些冤死的魂魄,卻也不能全部捕捉盡,孤魂野鬼遊蕩在山野之中,無處可依……
王母娘娘坐在瑤池邊上,眼看著陰陽圖中,黑色的勢力要大漲了許多,心中卻沒有以前那樣的迷茫……
百姓終於開始爆發了,各地的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然而大多數起義軍卻猶如強盜一般,每攻下一座城池,便開始大規模的燒殺搶掠,時下年成不好,屯糧不多,竟有起義軍公然烹食人肉!在這些起義軍中,有一支除攻城略地外,隻做兩件事:其一,焚燒城外如山的無頭屍體;其二,遍尋名醫良藥,解除瘟疫。漸漸地,就有很多力量歸順,在眾多起義軍中一枝獨秀。那些遊蕩在山野的孤魂野鬼看見自己的屍體終於回歸塵土,染上瘟疫的親人們也終於得救,心中塵事已了,就不等鬼差抓捕,自己去了幽冥界轉入輪回,九殿閻羅王正擔心孤魂過多,天庭怪罪,不想他們竟自己來到地府,問明原因後,心下高興,立即召來黑白無常,將衛良王朝忠心耿耿的大將軍魏考的魂魄勾來,衛良王朝失去這員大將,一座大廈就嘩啦啦傾倒,起義軍確如秋風掃落葉般,奪得大半壁江山。
且說那一枝獨秀的起義軍,他的統領不過是一個年方十八的小將,血氣方剛,卻又經驗老成,指揮作戰,從未失利,且禮賢下士,廣納良才,愛民如子,所以縱然年幼,也有了天下歸心的氣度。這員小將名叫蕭叡,祖上是良朝的開國功臣蕭隅,受封為玉國公,後來皇帝怕蕭隅功高震主,就借個理由,把他流放邊陲,蕭家代代單傳,到了七世玄孫蕭叡這一代更是可憐,不僅家道衰落得衣食成憂,蕭叡更是五歲便喪父,由母親一手養大,他從小就愛讀書交友,與人為善,口碑極好,朝廷盡失民心,他感覺到替祖上報仇的機會來了,便開始招兵買馬,發動起義,竟是一路順風,直取半壁江山。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將軍魏考已逝,良末帝就將統兵權係數交給伯考的長子魏忍,這魏忍雖然也對皇室誓死效忠,但將兵能力卻遠遠不如先父,朝廷軍隊節節敗退,末帝無奈,隻得求助於綠林豪傑,也就是所說的江湖英雄。曆來都是所謂的“武林正派”幫助腐朽的朝廷,所謂的“邪教組織”策劃著起義陰謀,然後成王敗寇,所謂的“武林正派”或者被天下視為偽君子而滅掉,或者開始宣稱出了敗類,於是清理門戶,重選掌門,重新帶著“正派”的帽子,所謂的“邪教組織”則成了天下人心目中的救世主,紛紛加入,而就在這時,開國帝王往往又會找一個看起來十分恰當的理由,解散這個“邪教組織”!而衛良王朝的末期卻沒有重複這樣的套路,或許是因為他的暴政是前無古人,也或許是因為現在的武林正派是真正的正派,總之,良末帝拉攏了江湖上人人視之為邪教的——星教,而武林中正義勢力的代表——龍雲山莊卻暗中幫扶起義軍。
要說這天下,真是處處有奇人!龍雲山莊是江湖正派之主,在這樣的亂世自然是討好者絡繹不絕,山莊內終日是門庭若市,一條條大計在莊內議定,一道道密令從暗室發出,就在山莊後院,繞過花園,卻有一個幽靜的小苑,與前院的嘈雜、忙碌形成迥異的對比,苑內常年飄蕩著一股淡淡的、各種藥草混雜而成的清香味,時而琴聲悠揚、時而簫聲婉轉,不論是何種樂器響起,總有不同的鳥兒翩翩起舞,這正是老莊主的女兒龍婧瑜的居所。無論在父母兄長眼裏,還是客人麵前,她絕對是一個標準的大家閨秀,斷沒有一點江湖兒女的氣息,更沒見她舞刀弄劍。年方二八,從未離開山莊半步,大多數時間都待在自己的小苑裏,很少和父兄一起談論江湖世事,但天下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動,她都很快知曉,真正所謂是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因為她有自己的一個組織,連她的父母都不知曉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裏,人人是高手,卻從不插手江湖事,她們隻是以旁觀者的姿態,負責給婧瑜搜羅天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