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部結構
人類已經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很多年了,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它的外貌我們可以看得見,有陸地、海洋、高山、平原……然而,地球的內部是什麼樣子的呢?是熱的,還是冷的?是空的,還是實的?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
非常有趣的是,1818年有一位美國人說地球裏麵是空的, 那裏非常適合人類居住。他還說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附近開著兩扇大門,人們可以從那兒走到地球的 裏麵。
當時,有人信以為真,並且組織探險隊去南極洲尋找那扇通向地球裏邊的大門。當然他們是失望而歸了。
後來,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知道地球裏麵有些什麼的辦法,那就是利用地震波來揭開地球深處的奧秘。
原來,巨大的地震會使地球震動,傳出像巨錘撞擊銅那樣的音波。這種音波有回聲,也會彎曲,在地底下碰到不同的物質會發出不同的音調。
科學家用這種辦法已基本摸清地球內部的結構 組成,並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部分。
地殼是地球最外麵的一層。如果說把整個地球比喻為一個蛋,那麼地殼就相當於是蛋殼。各地的地殼厚度不同,高山地區厚些,海洋地區薄些,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8千米,主要由岩石組成。
地幔是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也就是從地殼向下到約2900千米深的地方。它相當於蛋白,呈固態,但又有可塑性,好像瀝青一樣,在短時間內有一定的形狀,但如果放久了就會變形。地幔主要是由鐵和鎂的矽酸鹽類組成的。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它相當於蛋黃。地核可以分外核和
呈液態,由液態鎳、鐵組成,內核厚1300千米,呈固態,由鎳、鐵組成。
在地球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在30多千米處,溫度約有1000攝氏度,在100多千米深的地幔中,溫度將會升高至1400攝氏度,而在地心,溫度可高達5000攝氏度。當然,限於科學技術水平,
人類對地球內部的了解還是有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我們將會越來越清楚地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