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菌的威力有多大
冬蟲夏草的真相
在綺麗多姿、變幻萬千的自然界中,有許多奇特的現象,其中有一種奇特生物叫“冬蟲夏草”。據說冬天裏它是蟲子,到了夏天它就變成了草。一種生物竟可變成另一種生物,這種變化是真的嗎?它的奧秘在哪兒呢?
首先,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的確存在。《聊齋誌異外集》有 一首寄詠冬蟲夏草的詩“‘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無窮”。
國外也有類似的記述,240多年前,有一位名為波拉比亞的人,在古巴的哈瓦那郊外旅行,曾目睹一隻死去的黃蜂,腹部長出一根長達一米的“細草”。訪及當地的土人,據說這裏有一種黃蜂在茂密的森林裏飛舞,不慎碰到樹葉,於是,黃蜂和樹葉一起落入土中,在死去的黃蜂身上就會長出植物的葉子,稱為“蜂變草”或“植物蜂”。
冬蟲夏草果真如土人所說的那樣幻化而成的嗎?直至19世紀,人們才弄清冬蟲夏草的真相。舉個例子來說吧。
青藏高原的雪線地帶,有一種滿身花斑的彩蝶,寒冬降臨,它的幼蟲蟄伏在潮濕而溫暖的土內越冬,然而這裏並非它們理想 的天國,隨時都會受到蟲草菌的侵襲,這種真菌的菌絲一旦進入蟲體內,就會以幼蟲的內髒為養料,滋生出無數新菌絲。有的菌絲萌生於體表之外,看上去就像蟲身上披著“白毛”。
當幼蟲死後,體腔內“五髒六腑”都已被菌絲消耗殆盡,隻留下一具包裹著菌絲的外殼。蟲草菌斷絕了食源,隻好悄然入睡,進入休眠期。
來年春暉轉發,暖日烘晴,幼蟲屍體的頭部就會長出一根圓棒狀的東西,就是古人所說的“草”。不過,與其稱之為“草”,倒不如說它是菌絲上結出的“果實”更為恰當,真菌學家就稱之為“子囊果”,果實內盛裝著數以萬億計的種子——“子囊孢子”。
這就是冬蟲夏草形成的過程,自然界樂曲中一段不太和諧的音樂——寄生。
寄生菌的危害和作用
寄生是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表麵或體內,從後者的細胞、組織或體液中取得營養的生活
方式,我們將前者稱為寄生物,將後者稱為寄主。在寄生關係中,寄生物對
寄主一般是有害的,常使寄主發生病害或者死亡。微生物中的寄生者就
常常跑到動物、植物,或另外的微生物那兒去“做客”,一旦主人收留了它們,就會賴在那裏不走。它們又吃又喝,又繁殖後代,一直到把
主人弄得家破人亡,才肯罷休。引起人類疾病的致病菌都是寄生菌。例如,引起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引起肺病的結核杆菌,引起小兒麻痹症的脊髓灰質
炎病毒等。另外,造成動物疾病的寄生菌也是極為常見的,俗話說“傳雞”就是病毒寄生造成的,這種病毒使雞患急性敗血症。病毒通
過雞的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雞體,最初使雞精神不振,不願吃食不願走動,繼而雞冠和肉唇變成紫紅色,呼吸困難並發出“咕,咕”的叫聲,最後嘴流黏液不能站立而死亡。這種病來得快死亡 率高。病雞身上有大量病毒,它們時刻都能傳染到健康的雞身上,造成傳染病。
有一些真菌和放線菌也能在動物體上寄生,我們剛剛提到的冬蟲夏草就是蟲草菌寄生於昆蟲幼蟲體內的結果。
植物體內的寄生菌大部分是真菌。我們愛吃的西瓜常常受到一種引起西瓜枯萎的寄生菌的侵擾,它能在土壤中活七八年不死。如果在一塊地裏連年栽種西瓜,它們就越來越猖獗,使西瓜枯死。所以西瓜最怕它們,隻有經常搬家來躲避它們。
微生物之間也存在寄生關係。有病毒、類病毒這些微乎其微的非細胞生命入侵其他微生物,也有細菌入侵細菌這樣的同族相侵。看來,微生物世界中也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 劇呀!
微生物這些不速之客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危害。同時,聰明的人類也將微生物的寄生關係應用到生產之中,就像我們現在關注的“生物導彈”,不僅可以殺蟲、殺草,而且可以避免由於化學試劑的使用而造成的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