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到底有多厲害(1 / 1)

台風到底有多厲害

台風的由來

《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8卷第二期刊登了《台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台風一詞的曆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台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飆風這一名稱。1956年,飆風簡化為台風,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台風性大風的統稱。

關於台風的來曆,有兩類說法。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一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二是由閩南話“風篩”演變而來;三是荷蘭人占領台灣期間根據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泰豐Typhoon而命名。第二類是“源地說”,也就是根據台風的來源地賦予其名稱。

台風的危害

住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們,大概都知道台風的厲害。台風過境,有時大樹都會被連根拔起,房頂也可能會被風掀掉。伴隨著狂風而來的是瓢潑般的大雨,短時間內向地麵傾瀉大量的水淹沒莊稼、毀壞房屋,甚至還會使交通中斷,迫使一些工廠停產。

海麵上台風更顯得凶惡,掀起滔天大浪,威脅在海上航行的

船隻和進行捕魚、養殖、勘探、采油等作業人員的安全。台風是

一種災害性的天氣,能給人們造成巨大的災難。

台風是從哪兒來的

影響我國的台風,主要是從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上吹來,有時也產生於南海。這一帶接近赤道,海水溫度高,蒸發強烈,濕熱的空氣大量上升,四周的冷空氣就會向這裏補充。

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得北半球的氣流要向右偏轉,向濕熱空氣上升地區彙聚的較冷空氣來自四麵八方,因為向右偏轉,就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個空氣渦旋。這種渦旋按反時針方向運動,叫做氣旋。形成渦旋的過程如果反複進行,氣旋旋轉的速度就會不斷加快,範圍也會越來越大。氣旋中心附近的風力如果達到8級以上,就叫台風了。

這個巨大的空氣渦旋的直徑往往有幾百千米至上千千米,高度在八九千米以上。中心部分叫台風眼,直徑有10千米~60千米;它的外圍是急速旋轉的氣流,形成巨大濃厚的雲壁,或叫雲牆。處於台風眼的地區,因為外邊氣流進不來,氣壓很低,風小浪高,雲層裂開變薄,有時可見日月星光。而台風眼周圍卻是風雨最大的地區。台風形成以後,由於受到高空東風氣流的引導和地球自轉的影響,一般向偏西、偏北方向移動,所以我國的台灣和東南沿海地區首當其衝。

台風跑到陸地上空以後,由於不能繼續補充熱量和水分,而與地麵的摩擦降低了它的速度,所以逞一段威風以後就自動瓦解消失了。

台風的貢獻

台風雖然是一種會帶來巨大損失,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破壞的災害性天氣,可是台風也有它的貢獻。

台風出現最多的時期是七月至九月,這時,東南沿海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是炎熱幹燥的伏旱時期,台風給正需要大量水分的農作物帶來了豐沛的雨水,對農業生產是十分有利的。

離海較遠、受台風影響不大的地區,雖然沒有大雨,但也會出現陰天或下點小雨,可以起到緩解旱情的作用。所以,這些地區的農民還把台風帶來的降水稱為及時雨。

台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台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台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

另外,台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台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溫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所以,台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