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預兆天氣變化(1 / 1)

動物預兆天氣變化

動物“氣象員”

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為了生存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一些天氣變化具有較敏感的反應能力。

水母能在15小時前捕捉到暴風雨來臨的信息,並從容地把身體隱藏到安全地帶。生物工程學家研究發現,水母有一個可以感覺超聲波的“耳朵”,“耳朵”前端細細的棒狀物上帶一個圓球,其中充滿液體,上麵有一個小小的石子浮起,並與神經末梢相接觸。當圓球接收超聲波時,由小石子傳給神經,水母就知道大風就要來了。

泥鰍有“活氣壓計”之稱,晴天時,待在水底一動不動,當風雨來臨前,它會卷曲身體遊泳。當它在水中上下左右十分起勁地翻動時,要不了多久,可能會下雨。

在動物界,青蛙被稱為“活晴雨表”,這是由於青蛙皮膚的特點造成的。空氣幹燥時,皮膚水分蒸發加快,青蛙需待在水中保持皮膚濕潤;而在陰濕多雨的季節,皮膚水分不易揮發,它就跳出水麵。因此,蛙成為非洲土著居民觀察天氣變化的“活晴雨表”,當地人隻要看到樹蛙由水中爬到樹上,便動手做好防雨工作。

1794年初冬,法國軍隊入侵荷蘭。荷蘭人無力應戰,迫不得已,隻好打開運河閘門,想用水淹沒道路阻止法軍進攻,法軍麵對茫茫大水準備打道回府。就在這時,略懂生物常識的法軍司令發現了蜘蛛異乎尋常地在加倍織網,急令部隊停止行動,原地待命。因為他明白,隻有在晴朗嚴寒的天氣裏,蜘蛛才會有如此舉動。果不其然,不久氣溫驟然下降,水麵很快結了冰,法軍踏冰長驅直入。

假如你看到螞蟻巢越築越高,你得準備好寒衣,這年的冬天可能會很冷。

大科學家牛頓有一次聽牧羊人說天要下雨,但他表示懷疑,因為當時天氣異常晴朗。可是不出半小時,果然下起大雨。牛頓大為吃驚,便去請教。牧羊人指著他的羊群說,是羊的某些行為 告訴他將要下雨。羊是一隻“活濕度計”,如果山羊躺在屋簷下,天就有雨;而羊在草地上蹦跳,必為晴天。

在西伯利亞也有一種“活濕度計”金花鼠,在晴朗的天氣裏,若金花鼠發出刺耳的尖叫,並躥來躥去,不久烏雲就會籠罩天空,頃刻雨至;若金花鼠在早晨高聲叫,說明傍晚時分就會出現壞天氣。

動物為何能預報天氣

大家可能從小就知道,“螞蟻搬家”預示著將要下雨。這大概是動物“預知”能力最為常見的了。

除了螞蟻,民間還總結出不少“動物預言”:豬在上午叼草,預示36小時後有雨,過午叼草,預示20小時後有雨;天氣已晚, 羊卻不肯回家,隻顧低頭吃草,而且不愛走動,預示第二天將要下雨;早晨,如果大群蜜蜂爭先恐後地飛出巢穴采蜜,表明今天是晴天,反之,則表示今天將是陰雨天氣。

動物為何能“預知”天氣呢?有些原因比較簡單,比如蜜蜂的翅膀很薄,陰雨天時大氣含水量增多,氣壓低,翅膀沾水會變軟變重,所以蜜蜂不太願意出巢。

不過動物預報天氣的原因,科學界仍在爭議和探索。比如說在印度洋海嘯前,很多動物事先“逃難”,並且在災難中死亡極少,讓人不得不懷疑它們有第六感。但是,能否依據動物的舉動來預警災難,仍需要進行大量研究才可定論。總之,大自然的神秘超乎人類想象,我們該學的還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