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變熱之謎(1 / 1)

空氣變熱之謎

是太陽把空氣曬熱的嗎

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強烈的陽光把地麵曬得發燙,天氣酷熱難耐,使人像生活在蒸籠裏一樣,就連吹來的風也是熱烘烘的。

常聽有人說:“瞧,太陽多毒,把空氣都曬得這麼熱。”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當然,沒有陽光的照射,空氣是不會熱的。夜裏的氣溫就比白天的氣溫低得多嘛。而且,夏季太陽高懸頭頂,照射時間長,氣溫就高;冬天,太陽斜射,照射時間又短,氣溫就低。這些不都說明空氣是被太陽曬熱的嗎?

空氣確實是因為有了陽光照射才熱的,但是並不是太陽曬熱的,而是地麵把它烤熱的。

空氣變熱的原因

太陽的光熱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每年供給地球的熱量,相當於燃燒200億噸煤所產生的巨大熱能。不過,太陽射向地球的是短波輻射,大氣並不能吸收這種輻射的熱量。所以,陽光雖然穿過大氣,可是並不能把它曬熱。

穿過大氣到達地麵的太陽輻射能,大部分被陸地和海洋吸收。陸地和海洋不僅吸收太陽的輻射能,同時也要以輻射的方式放出熱量,這叫做地麵輻射。地麵輻射和太陽輻射不同,是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空中輻射熱量,這種熱量能被大氣吸收。氣溫升高主要是靠吸收地麵長波輻射的能量。同時,吸收了太陽輻射熱能而提高了溫度的地麵,通過空氣的上下對流,也會把一部分熱量傳給大氣。

正因為氣溫的高低決定於地麵長波輻射的多少,所以應該說,空氣是地麵烤熱的,而不是太陽把它曬熱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假如沒有太陽照射,地麵也就不會增溫,地麵不增溫,當然也就不會再有熱量輻射給大氣。所以,雖然太陽不能直接把空氣曬熱,但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能量來源仍然是太陽的光熱。

世界各地所處的緯度不同,接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就不同。越接近赤道,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越強烈,地麵吸收的太陽光熱多,地麵的長波輻射就多,氣溫也就高。

緯度越高的地方,譬如越接近兩極的地區,情況正好相反,所以氣溫就低。這是地球上從赤道到兩極氣溫逐漸變低的根本原因。

同一個地區,不同季節太陽的高度不一樣。夏季,太陽高度大,照射時間長,地麵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地麵長波輻射強,氣溫就高。冬季,太陽低,照射時間短,地麵得到的光熱少,大氣從地麵長波輻射中獲取的能量少,氣溫就低。這是造成同一個地區冬夏氣溫不同、白天和夜間氣溫不同的根本原因。

萬蛙“相親”之謎

2008年10月,四川省蒲江縣鶴山鎮團結村卻出現了一件怪事:三天的時間裏,上萬隻青蛙聚集在村旁的小河邊,熱熱鬧鬧地“相親”交配,並當場產卵生兒育女。如此大規模的青蛙“相親”,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和不安。眾多青蛙從哪裏來?本該在春天繁殖的它們為何選擇在深秋繁殖?青蛙的這種反常行為,是否預兆著大地震等自然災難的來臨呢?

原來,入秋後,四川盆地的氣溫出現了異常偏高現象,9月蒲江縣氣溫達21.9℃,比常年偏高0.7℃。進入10月,蒲江氣溫下降仍然緩慢,平均氣溫達到了18.0℃,比常年同期偏高0.9℃。而

18.0℃正是青蛙繁殖交配的最佳溫度。除了氣溫偏高,降水偏多也促成了青蛙們“相親”聚會。9月

蒲江縣的降水為210.3毫米,比常年偏多25%,10月降水也有102.4毫米,比常年偏多50%。

這樣豐沛而適宜的降水,與當地春夏之交,青蛙大量繁殖時的降水量差不多。正是持續不斷的降水,使蒲江縣鶴山鎮等地渠滿塘溢,為青蛙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絕佳場所。

此外,9月22日至26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現的持續性區域暴雨天氣,對萬蛙聚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別是23日晚和25日晚,包括蒲江縣在內的盆地西部分別出現了兩次區域性暴雨天氣,其過程間隔僅有一天,為曆史罕見,而且伴隨強降水天氣,盆地西部還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雷暴。

生態環境轉好,使青蛙數量成倍增長,而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雷暴猛烈等異常氣候,使青蛙出現了錯季繁殖現象,這便是萬蛙聚會“相親”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