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開源不節流(2 / 2)

很快,蘇承羽便發現了一處讓他甚為滿意的石灰場。

這裏的煆燒窯規模倒是不大,但它卻有一座水磨,由水力帶動石碾研磨礦石,效率相當不錯。

在和窯主交涉一番之後,他用四千兩的高價買下了這處石灰場。分三次,在三個月之內付清。

之前的窯主雇來燒製石灰的都是附近的村民,蘇承羽不但將他們都留了下來,還告訴他們可以找些親戚朋友來,每月一兩銀子的工錢,還管兩頓飯。

這個年代能有飯吃便是巨大的吸引力,之後幾便陸續來了幾十名村民,整個石灰場,哦,現在是水泥場的勞動力立刻便充裕起來。

另外蘇承羽還將參與過蘇記鐵場熱風室建造的那些泥瓦匠找來,讓他們在石灰窯旁邊再建三座熱風室。

然而在石灰窯連接熱風室開始首次試燒製的時候便出了問題,原本設計耐熱八九百度的石灰窯在高溫熱風的鼓吹下,沒一個時辰便被燒裂了。

蘇承羽倒也沒覺得沮喪,畢竟這種老式石灰窯生產效率太低,索性建一座新型的立窯也好。

實話,燒水泥的立窯他並不熟悉,但他知道煉鋼高爐的結構,同時他知道這兩者都需100的高溫,於是隻要改動進料、出料口,應該就可以通用。

他畫出詳細的圖紙,建造工作就交給宋應星負責了。實話,對古代工藝非常熟悉的宋先生來指揮建造水泥窯,比蘇承羽效率要高出不少。

十日之後,耐火磚搭建的立窯建成,開始點火。

蘇承羽再次來到水泥場指導首次燒製過程。

宋應星按他所的水泥原料配方,將石灰石、粘土、沙粒磨碎混合在一起。

隻是蘇承羽並不記得這三者的混合比例,所以暫定為八份石灰石,兩份粘土,加少許沙粒。

立窯中的木炭已經燒紅,宋應星指揮工匠們將混合的灰土從頂部倒入立窯,然後再倒一層木炭,再一層混合灰土,依此類推直到將立窯裝滿。

隨後六名壯漢同時拉動兩部風箱,經過熱風室從立窯底部吹入,窯頂出風。窯溫迅速升高起來。

燒製一窯的石灰通常要四五,但使用了新型的立式結構窯體,加上熱風室鼓風,蘇承羽估計大概一半工夫,窯溫就能達到100度的目標。然後再燒製大半,應該就可以形成水泥出窯了。

兩後,宋應星將幾大筐立窯中燒出的成品運至龍衛軍營,呈給蘇承羽看。

蘇承羽掃了一眼便知道燒製並不成功,雖能看到些灰色的水泥物質,但還有大量白色硬塊摻雜其中,應該是由於燒製不充分所致。

他吩咐宋應星將人力風箱換成畜力鼓風設備,增加沙粒比例,並延長燒製時間,重新再試。

宋應星點頭記下,正要轉身離開,蘇承羽忽然想起矽酸鹽水泥的反應中好像需要鋁參與。

於是他立刻叫住宋應星,讓他在原料中再加一些鐵礦石粉。這是他眼下唯一能想到的含有鋁的東西。

? ?預告一下,龍衛軍三後開始收拾建虜!

? 請以下同學在書評裏留言,在下想安排一些龍套名給大家,以感謝你們慷慨的支持:飛≈ap;影同學,19815dai同學,清水魚同學,zhangjianhua同學,極數同學,回首已幕然同學,被遣返的非洲人同學,185******9同學,氣有機磷同學。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