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戰利品清單的第一頁:此役繳獲軍馬四百一十匹,其中波斯駿馬二十六匹。十一錢鳥銃三百九十二支。嚕密銃一千二百六十支。狼筅一千一百四十支。
蘇承羽知道,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中東仍是全世界最好的馬匹產地之一。很多歐洲的良馬都是引進中東馬培育出來的。
在眼下這個交通極不便利的時代,從波斯進口軍馬價錢絕對貴得離譜。
此外他昨日已經看過清軍使用的火銃,所謂的十一錢鳥銃應該就是歐洲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穆什卡特重型火槍。
這種槍最初是為了射穿歐洲大量使用的騎兵板甲而產生的,雖然分量沉重且使用麻煩,但火力絕對強得沒話。
還有清軍裝備的嚕密銃,做工精良,用料實在。大明工部造的嚕密銃和它相比簡直就是個渣。
他翻開清單第二頁,上麵寫著千斤佛郎機炮十二門,配套子銃七十隻。一號佛郎機十五門,配套子銃八十隻……
這些炮倒是有點雞肋了。蘇承羽微微搖頭,佛朗機炮是從一種歐式艦用速射舷炮發展來的,主要的特點就是射速高。
其采用一種獨特的後裝彈藥的方式,火炮炮管末端膨大,留有一個狹長的缺口。而所謂子銃相當於一個沒有炮管的火炮尾部,裏麵預先裝好火藥和炮彈。
使用的時候將子銃對接在火炮末端固定,就等於給子銃接上了炮管。發射之後隻需替換另一個子銃就能再次開炮,省去了大量裝填火藥和炮彈的時間。
理論上雖然很美好,但由於這個時代的加工技術限製,子銃和火炮主體之間很難對接得非常緊密,開炮時會造成漏氣。加之子銃要嵌套在火炮內部,所以銃壁不可能做得太厚,導致裝藥量非常低,否則會炸膛。
結果就是裝不了多少火藥卻還漏氣,致使射程非常低。千斤佛郎機發射的大概是四磅鐵球,有效射程不過半裏多而已,而彈丸一磅多的一號佛郎機射程就更隻有兩百步。
另外由於炮管散熱技術的限製,即使不用裝填彈藥,發射幾次之後由於炮管過熱,仍得停止發射等待冷卻。實際算下來大概也就平均十到二十秒一發炮彈。
這個射速比起二十秒一發的前裝三磅加農炮並沒有太大優勢,但射程上的劣勢就非常明顯,三磅炮能輕鬆打到一裏之外的目標,六磅炮更有接近一裏半的射程。
所以龍衛軍那兩門四號佛郎機現在已撥給了後備營用於訓練,戰場上還是加農炮更為實用。
蘇承羽差點兒想把這些佛郎機扔在上饒算了,後來擔心被清軍奪去,這才又隨軍帶走。後來的事情證明,帶上這些炮的決定非常正確,正所謂彼之贅物,我之寶物,它們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用途。
待消滅了柯永盛之後,整個江西北部已無清軍主力部隊。
饒州、南康、九江三府雖然有些股清軍活動,但這三地有不少義軍,人數加起來足有上萬,對付清軍應不成問題。
也就是龍衛軍幾乎可以一路直接走到南昌城下,距離蘇承羽的南昌戰略成功已僅剩一步之遙。
事實也確是如此,龍衛軍自離開上饒一直行至饒州府萬陽縣附近,沿途一場戰鬥也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