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和《生物》兩書,學生也已接近完成。”宋應星到這裏有些慚愧道,“隻是《化學》進度緩慢,眼下隻繪製了部分元素周期表。這方麵內容,還得殿下多指點學生才行。”
其實這也不怪宋應星,化學這個概念他以前根本沒接觸過,從頭學起還要編寫教材也著實為難他了。
此外朱琳渼因為大學專業的原因,自己的化學知識也僅有高中程度。不過即使如此,也足以傲視全球了。
而且隻要有了元素和化學反應的概念,他相信很快就會有才能不斷將其完善,大明從來不缺才,隻缺土壤。
“宋先生數月時間完成這些書已非常難能可貴了。”朱琳渼鼓勵道,“有了這些教材之後,便能廣招學生,普及格物之學了。”
宋應星忙道:“愧不敢當。”
“待此次製造新軍器之事完結,我欲讓宋先生於贛州建學府一座,以傳授格物學識。”朱琳渼道,“培養出大批精於格物的學子,於我大明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
“學生誠惶誠恐!”宋應星激動地揖手道。傳播所學的科學知識正是他畢生追求之一。
朱琳渼繼續道:“不僅要有學府,相配的物理、化學實驗室也得建起來,紙上談兵畢竟不是為學之道。”建實驗室的想法其實朱琳渼也是早已有之,畢竟他的知識超越這個時代太多,想要能落到實際中應用,就必須要經過實驗室反複嚐試才行。
“隻是,”他微微皺眉,“學府建成之後,這學生生源和授業之師卻又是問題。”
“其實學生倒是接觸過不少願學西學的學子……”
“還是莫稱作西學吧。”朱琳渼糾正他道,“往後在這方麵大明必遠超西方。且所謂西學,我華夏早已有之。”
“是,殿下。”宋應星點頭道,“隻在南昌便有上百學子常聚於一處討教格致之學。甚至有自研火炮、鍾表等物的。”
朱琳渼沒想到明末時自然科學知識竟如此受歡迎,他大喜道:“如此甚好。這格致學府前期可免學費,甚至提供夥食,以吸引貧苦學子。待日後朝廷開始於學格物的人中取仕,生源自然便不是問題了。”
“取士?朝廷難道會開格物科舉?!”若不是在馬車裏,宋應星定會驚得跳起來。
“暫時還不會。”朱琳渼搖頭,旋即又肅然道,“但我定會努力使之成為現實。僅靠四書五經,是難以強我大明的。”
宋應星這才知道陳王殿下竟有如此抱負,心中更是震撼不已。
朱琳渼又問道:“那學府授業老師方麵宋先生可有人選?”
宋應星略做思索,點頭道:“學生倒是有幾個人推薦給殿下。其一是徐司務的四位兄弟,俱得徐閣老真傳,學識不凡。他四人不願入仕,但若是傳道授業,他們當不會拒絕。
“其二是徽州方以智,著有《物理識》一書,尤對物理所研頗深。學生與密之有些淵源,可寫信招其前來授課。”
“隻是,”他有些發愁道,“他們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徽州,這兩地現在都為建虜所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