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前一陣朱琳渼已了解了些福京造船業方麵的情況。
雖然大明自隆慶朝時明麵上已解除海禁,但實際至開放了月港一個通商口岸,同時禁止三桅以上大船下海。
在如此政策之下,建造大船為生的船廠、工匠們都不得不轉行改造船。長此以往,莫民間,便是水師的戰船也是越造越。
在永樂年間,福建隻需大半年時間便能造出近七十米長的坐船,排水量超過一千五百噸。而到了現在,便是五百噸左右的大熕船也僅有福京、廣東、浙江的個別船廠能造,至於更大型的艦船,大明已幾近無法生產。
他既已決定要將建造戰船水師之事的優先級提前,便不再多做耽擱,先去書房將《發展綱要》中關於水師的細節方案取出整理,又吩咐石霖將工部負責造船的官員叫來。
約莫半個時辰後,石霖帶了兩人返回王府。
為首的乃是名叫龐築的工部員外郎。由於宋應星和徐爾路都在忙軍器局工藝標準化的事情,而方以智在負責興建福京格物學府及配套實驗室的事情,故而他便是此時工部職務最高的官員。
兩人上前施禮已畢,龐築為朱琳渼介紹身後之人,“稟輔政王殿下,此人便是都水清吏司主事關向雲,自隆武朝至今,皆是他負責船務。”
朱琳渼對這個關向雲倒有些印象,他是工部舊吏中為數不多的幾名仍在留任之人,遂點頭道:“眼下福京比較大的造船廠有哪幾處?”
那關向雲聞言躊躇好一會才道:“回殿下,黃崎、同安、永北裏等處都有船廠。”
“其中哪個能造一千料戰船?”他的這一千料乃是明代造船常用單位,若換算成官製福船,排水量大約在五百噸左右。
關向雲卻臉有尷尬之色,“殿下,工部屬下船廠,隻有永北裏那處能造六百料船……”他隨後接道,“倒是南安尚能建造千料戰船。”
朱琳渼皺了皺眉,“聽你的意思,南安的船廠並非工部所屬?”
他旋即想了起來,南安那不是鄭芝龍的老家嗎?
果然,關向雲答道:“回殿下,乃是鄭逆私人所建。”
“便是鄭芝龍的也無妨,隻要能造出戰船來。對了,那船廠情況如何,什麼時候能開工?”
關向雲卻支支吾吾不出個所以然來,鄭芝龍船廠的情況他怎能了解情況。
朱琳渼無奈籲了口氣,忽而想起一個人來,於是轉對石霖道:“去把大木找來。”
“是!”
他又問關向雲道:“那永北裏的船廠造一條六百料船需要多久?”
關向雲又是想了半晌,才含糊道:“回殿下,少則半年,多則十個月吧。”
這也難怪,自他任都水清吏司主事主事以來,朝廷就沒下過任何造船任務,他幾乎窩在署衙裏,對船廠的事兒也不甚清楚。
“若要將船廠擴建至能造千料船,尚需多久?”朱琳渼眼下急需的是能跟荷蘭人一較長短的大型戰船。而六百料船做商船都顯,怕是連十八磅炮都裝不下,打仗時用根本使不上勁。
“這,即使擴建了船台,恐怕也沒有工匠會造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