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我也聽了。”立刻有人回應,“而且宣部自開場招考,不由吏部分派,據二十來人就能有一個被錄中。”
趙秀才點頭道:“沒錯,我有兩個福京的同鄉便是如此做了正九品官。”
他見眾人皆露出羨慕之色,卻話鋒一轉,“哎,隻可惜桂地戰火將起,不然廣東最近將要招錄宣部官員,我等尚可去試上一試。”
“是啊,是啊。”
“多好的機會,太可惜了……”
“等這仗打完,廣東的名額定已招滿……”
“倒也未必。”趙秀才示意大家靠近,低聲道,“據桂王失蹤了!丁氏此番師出無名,定然速敗……”
“當真?!趙兄哪裏來的消息?”
“嗬嗬,機不可泄露……”
一眾士子頓時再無心思吟詩,不多時便各尋借口離去——若仗真能很快打完,那怎能不去廣東參考?自當趕快回去複習才是。
當然,桂王失蹤之事很快便隨他們的口,在柳州迅速傳揚開去。
而受到宣部應策官影響最為嚴重的還屬丁魁楚手下的粵軍。
雖然軍隊比較難以混入,但應策官們還是找到了諸如為粵軍送菜、縫補之類的活計,以此接近這些士卒。
不過軍隊這種人員高度密集的地方,流言一旦出現,卻比其他地方傳得更快。
從朱琳渼兵出福京起,不過十來工夫,粵軍已經盡人皆知朝廷軍隊轉製之事。
雖然軍官很快便嚴令禁止談論,但什麼“轉做警察”、“兵部直接發餉”、“月銀一兩五錢以上”之類仍舊是粵軍最熱門的話題。
當然,近日又添了一條“桂王失蹤”,同樣被傳得沸沸揚揚。
……
“下官恭叩輔政王殿下……桂林知府李從義,
“臣麵東而拜,恭迎朝廷軍……慶遠守備宋普,
“下官敬拜,盼輔政王殿下久矣……柳州經曆成為敏,
“……”
朱琳渼逐一拆看麵前那堆了一尺多厚的信件,皆是廣西各級官員遣人秘密送來的。
這些地方官嗅覺極為靈敏,民間及軍隊裏那些傳聞很快便被他們獲悉,隨後就有人旁敲側擊地去桂王那裏“稟奏事宜”,但無一例外地都被擋了回來。
如此一來,廣西的官員們更將桂王有異的傳言信了九成。
加之朝廷已攻取廣州,大軍不日即將抵達廣西,而民間也人心浮動,人人翹首以盼重歸朝廷治下。故而這些老狐狸們紛紛向輔政王來信示忠,皆言朝廷大軍一到,立刻開城以納。
大義名分在這個時代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廣西若沒有出現朱家皇帝的可能,便無人在上遮擋,那誰願意跟你丁魁楚幹謀反這種滅族的買賣?
朱琳渼大致算了算,就近兩工夫,至少已有四成以上桂地官員表示要與丁魁楚劃清界限。
這還是有不少人困於陳課封鎖邊境,無法將消息送出所致,否則恐怕還遠不止這個數。
朱琳渼令人將這些表忠的官員登記成冊,等入桂作戰時當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