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進還是退?(1 / 2)

“怎可助長虜賊氣焰……”何楷沒好氣地轉過頭去,正要繼續出言訓斥,卻見話之人乃是內閣大學士、托孤三臣之一的路振飛。

他皺眉收起慍意,揖道:“路閣部何出此言耶?”

路振飛朝他拱手示意,又向朱琳渼禮道:“殿下,以下官所知,如今我泰征朝野戰精兵未及兩萬。福京、江西駐軍雖有三萬之數,近來又多操練,但其戰力終是有限,且需守禦地方,不宜大批調動。

“兩廣亦有三萬人馬,卻多為舊時衛所或義軍而來,更難堪大戰。即至滇、黔兩地,其皆為虜、寇所患,尚需朝廷派兵以援,斷難分兵入浙。

“複觀東虜,前有洪承疇於豫、魯、南直隸各地調集兵馬十餘萬,後有勒克德渾又領三萬建州兵而至。南京屯糧數十萬石,兵甲齊整,虎視浙地,正是鋒芒正銳之時。

“下官料洪賊之意,正欲引我與之在衢州一帶決戰。

“此地雖有堅城,周遭卻一馬平川。況且眼下虜已得舟船之利。”

原來,自從張名振意外葬送了浙江水師之後,錢塘江已成清軍水師的下。其實縱使浙江水師沒有因逆風自燒戰船之事,待鄭芝龍帶去投降建虜的龐大艦隊入杭州灣,魯王的水師也定不是其對手。

路振飛繼續道:“諸多劣勢下,若我以三四萬兵力硬撼十四五萬賊軍,卻正中虜之下懷,此殊為不智。”

何楷瞪著眼睛正要反駁,卻聞禮部朱繼祚應聲道:“依路閣部之意,難不成眼睜睜看著東虜南犯?”

“非也。”路振飛顯然也是做足了功課,不但對敵我雙方情況非常清楚,方略也是早已想好,隨即道,“當斷則斷,與其在衢州空耗兵力,不若棄之,以重兵屯江西廣信府,固守府治上饒。

“上饒城有玉溪、褚溪、上饒江、豐溪四水環繞,正宜處處臨江設防。兼此水道不通錢塘,虜水師之功即廢,江西駐軍亦便於支援。而福京北側仙霞雄關,隻消數千將士把守,縱百萬賊軍不得入。”

他話音剛落,立刻引來不少附和之聲。

“路閣部所言極是。”

“路閣部此策最為穩妥。”

“衢州四攻之地,上饒方宜設防。”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同樣不,何楷便是其中代表。他掃了眾人一眼,高聲道:“路閣部卻太過心了些。

“衢州乃我朝北出要隘,不可輕棄!下官以為,當調大軍入衢州,高築城壘,廣積糧草。複以兵駐衢州東側遂昌、龍遊兩城,以之為犄角,拱衛衢州。

“如此,賊軍雖眾,我亦可憑城阻之。日久,虜兵疲糧盡,必自去矣。我浙西根基終不至失。

“而待我西南諸地修養已畢,再聚重兵收複浙東,大事可期。”

同樣有不少朝臣表示讚同。

“對,正該如此!”

“禦虜大義,不可退讓!”

“衢州得之不易,當堅守之。”

戶部侍郎林尊賓輕咳一聲,出班道:“進守衢州乃行險之舉,萬一有失,則十數萬虜賊立湧入江西……”

立刻有人反駁道:“衢州府人口眾多,若為虜賊所得,必以此為據,時時西擾廣信。”

“故而更要加強廣信防備。饒州、撫州、建昌皆在上饒左近,可隨時調撥兵、糧,勢比衢州易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