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會意頷首。他上次從和蘭人手裏買了不少銅礦,便令徐爾路重造了一批野戰炮,全部使用青銅澆鑄,還略為加長了炮管。
由於青銅延展性好,故而可以加大火藥裝藥量,甚至可以雙倍裝藥也不會炸膛。加上炮管也加長了一些,致使射程比以前提高了近三成。
趙之壁繼續道:“現下炮兵兩個營共有炮手九百餘人。備有十二磅炮五尊、九磅炮十二尊,六磅炮二十二尊。另有三十二磅臼炮五尊。”
他得神采飛揚,如數家珍。這也難怪,此次龍衛軍炮兵不但在數量上翻了一倍,而且口徑上提高的更多!
由於先前幾仗繳獲了大批軍馬,加上龍南鐵場打造出了鋼製車輪輻條,十二磅炮終於有機會裝上野戰炮炮架。在八匹馬的拖拽下,這門近兩千斤的大炮移動速度並不比九磅炮慢,是以成為了龍衛軍的正式裝備。
要知道,目前清軍除了固定炮台之外,最重的也就是十二磅炮,但比起龍衛軍的騎炮兵來,其簡直如龜般笨拙。
另外龍衛軍的九磅炮數量也從四門猛增至十二門。這主要也是在之前的戰鬥中發現九磅炮的重量和威力最為均衡,便決定以此作為龍衛軍的主力火炮。
至於六磅炮,卻僅僅增加了六門。不過由於其輕便靈活,也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還有那五門臼炮,則是因上次澳門攻城戰後龍衛軍炮兵對臼炮表現甚為滿意,朱琳渼便索性讓人鑄了三十二磅的臼炮列裝。
這“三十二磅”聽起來嚇人,但因為臼炮炮管極短,所以重量其實比六磅的野戰炮還輕很多。這東西能將三十斤重的鐵球越過城牆射到一裏以外的城內,實為攻城利器。
待完了炮營的基本情況,趙之壁又有些好奇地問道:“大人,卻不知您要炮營另備那三十尊一號佛郎機作何之用?”
朱琳渼卻賣了個關子,“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一號佛郎機重約三百多斤,一匹馬就能馱著到處跑,發射一斤一兩的彈丸,威力雖比不過紅夷炮,卻比虎蹲炮之類強得太多。並且因其采用預裝子銃的填裝方式,射速極快,前六發甚至隻用一分鍾多點就能射完。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便是因為子銃漏氣,導致射程非常低,有效射程也就二百多步,通常放過一輪敵軍就衝上來了。
朱琳渼之所以要裝備這些佛郎機,乃是因為他上次向葡萄牙人訂購橡膠時,想到了解決漏氣的良方。
等橡膠運抵之後,再經過一些簡單的技巧,他有信心令佛郎機的射程增加到接近一裏!屆時這種速射炮將會對戰局產生極大的影響。
最後,餘新又向朱琳渼大致了破虜營的情況。
其實相比龍衛軍,破虜營這邊才是翻覆地的變化。首先兵力增加到了兩萬一千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軍校出來的,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訓練水平都比義軍出身的破虜營老兵要高出不少。近期招募的指導使大部分也都分入了破虜營,以期進一步提高其軍紀和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