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十八世紀的技術(1 / 2)

朱琳渼當下略做思索,吩咐鄭成功道:“那兩條三百噸的戰船便改叫‘撫州號’和‘建昌號’。”這是他率龍衛軍最先從清軍手中奪回的州府,頗有紀念意義。

“往後同樣大的戰船皆以州府冠名。而更大些的戰船則以諸省之名稱呼。

“至於那些哨船和縱火船,便用曆朝曆代忠良的名字冠名。”他指向最近的兩隻哨船,“比如這兩條船就叫‘長平侯衛青號’和‘冠軍侯霍去病號’好了。”

“是。”鄭成功點頭記下,“屬下回頭便依大人吩咐重新整理所有戰船的名稱。”

待做完了水師的一應部署,朱琳渼也不多在馬尾逗留,當日便又趕回福京,隻是臨行前寫了封信,令人快船送去澳門交給海關司主事。

帶他離去之後,鄭成功便讓手下將那兩條三百噸的戰船駛回馬尾港,並另派人聯絡了永北裏船廠。

因為之前要同佛郎機水兵一同操練,為保密起見,船上還有些重要的部件並未安裝,均是朱琳渼所帶來的十八世紀的技術。

如今馬上便要北上作戰,這些收尾工作須得趕緊完成才行。

晚膳剛過,永北裏船廠的工匠們已隨同七輛馬車的零部件抵達港口,立刻便登船開始幹活。

火炮是改良的重點。工匠們依照朱琳渼留下的安裝流程,先讓水兵們將火炮從炮位挪開,而後在炮窗下方固定了兩根鐵質軌道,炮窗上方則安裝了一組滑輪。

做完這些,他們又搬來新的炮架置於軌道上,炮架的輪子有凸出的邊緣,正契在軌道上。

此外炮架前端還有兩根繩索,通過滑輪連在炮窗上方。繩子末端則各綁了一個八九十斤重的鉛錘。

這幅新的炮架能夠保證火炮在射擊時始終沿直線進退。當開炮的後坐力將大炮推到船艙之中,炮手們可以沿著鐵軌很輕鬆地將其移回原位。

同時那兩個沉重的鉛錘在大炮射擊時會牽動那兩個沉重的鉛錘上升,後坐力會被大為抵消。

如此一來,通過這一套全新的炮架,大炮後坐力大為減少,兩次發射之間的間隔時間縮短且穩定性更好。

這套東西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後幾乎是戰船的標配,不過眼下絕對屬於最頂尖的技術。

要知道,同樣的火炮,你的發射間隔比敵人更短,就意味著至少在第二輪射擊時敵人會先被擊中。這短短數秒的時間,很可能便會左右勝負。

另外由於新炮架帶來的穩定性,大明的炮手在瞄準時所需要的調整工作將減少很多,這又進一步縮短了發射間隔,同時射擊精確度也得到了提高。

當水兵們將大炮重新安裝在新炮架上之後,工匠又在大炮的火門附近早已預留的卡榫上安裝了打火器。

這東西和燧發銃銃機的原理基本相同,隻是尺寸放大了些。此外由於不用顧慮重量,故而可以安裝更大的燧石和彈簧,致使打火率能有九成以上。

打火器省去了引信燃燒的時間,可提高發射速度,但最重要的是,炮手可以不用拿著明火在船艙裏來回走動,極大降低了失火或意外點燃火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