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黃鼎所部追至距離桐廬北岸十多裏處,卻又見東麵有快馬馳來,馬上之人離得老遠便放聲哀嚎,“黃將軍,直塢裏被敵軍攻破,死傷百餘人!”
黃鼎立刻愣在當場——直塢裏就在大盤山以北六七裏處,明軍怎又轉回去了?!
這些明軍端的邪門,按他們帶了三十多門大炮,怎可能跑得比騎兵還快?此時又神不知鬼不覺得“穿過”自己兩萬大軍繞去了東麵,自己卻絲毫未覺!
他無奈吩咐道:“令苟芳部返回直塢裏附近增援,我大軍仍向錢塘上遊進發。”
……
“將軍,您咱們這整船上船下地折騰什麼呢?”破虜營的一名千總正指揮手下將大炮吊至船上,見孫奇前來視察,忙敬了個禮,又繼續道,“從新城到鳳川二百多裏,將士們都暈船暈得不行,算算其實才殺了五六百賊兵……咱為啥不直接攻新城呢?”
“你懂什麼?”孫奇笑道,“輔政王殿下了,這叫做放風箏戰法。”實則這是他臨從蕭山出發時朱琳渼才安排下來的策略,他也算現學現賣。
“放風箏?”那千總奇道,“您能跟屬下嗎?”
“風箏你放過吧?”
“放過。”
“如今建虜就如那飄忽的風箏,而我們便是地上放風箏的人。”孫奇比了個拉繩子的動作,“咱們不論走到哪兒,他都得老老實實跟在咱們身後。”
“這……屬下卻聽卻糊塗了,這算什麼戰法?”
“殿下授此戰法有三個要訣。”孫奇有意栽培這名手下,倒顯得極為耐心,“第一,這風箏不能脫線,就是必須讓建奴緊跟我們身後。你道我們每至一處,為何不惜火藥炮彈,不求擊斃賊軍,卻要盡量將聲勢鬧大?”
“是讓虜賊以為我患?”那軍官也是頗有悟性。
“對嘍。這麼多大炮在錢塘北岸鬧騰,建奴想不理也不行。”孫奇又伸出兩根指頭,“這第二,你要比風箏速度快,若要被風箏追上了,那便成了正麵對決。”
那名千總隨即道:“屬下明白了,我們登岸擊賊之後便立刻上船,就是為了比虜賊走得快!等甩開大隊賊軍之後,便再次上岸襲敵。”
若黃鼎聽到這話定會恍然大悟,難怪自己的騎兵連明軍的大炮都追不上,這馬蹄再快卻怎能快得過船帆?
孫奇笑而點頭,“但關鍵之處還在這第三。當賊軍追得疲憊不堪時,我們便要回身割他一塊肉!而後繼續拉繩子放他這隻風箏。”
“割肉?”那千總眼前一亮,“這麼有大仗要打了。”
孫奇朝大盤山比劃一下,卻不再言語了。
他和鄧山昨日已收到探報,建虜黃鼎主力仍向西而去,卻分出兩千三四百騎兵返回直塢裏救援。他二人合計一番,決定在大盤山北側的山穀中設伏,以破虜營如今武器裝備之精良,盡滅這隊虜騎當有十足把握。
此時在錢塘北岸的富陽、嘉興、鬆江等地,與鄧山這邊相似的情形也在同步上演。洪承疇十餘萬大軍氣勢洶洶地逼至錢塘江一線,卻被明軍在戰船配合下到處“放風箏”,搞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