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芷晴卻又抬頭道:“殿下,但若僅征這麼點兒糧,朝廷稅賦豈不是要減去不少,官倉屯糧也會不足。”
朱琳渼擺手笑道:“你放心,良田都在皇莊管轄之下,卻不會像那些鄉紳般挖空心思逃稅,又沒有士紳免於納糧的缺口,這賦稅和官糧隻會多不會少。”
他掰著指頭道:“萬曆年間,大明造冊登記的土地便有近千萬傾,若每畝地都能按十到十五斤繳納,隨便算算也足夠全國耗用。但到了崇禎中後期,哪年糧食夠吃過?這其中雖有災的原因,但偷稅漏征也是重頭。
“這還沒算大量被隱瞞的田產,我估計真把大明上下田畝丈量清楚,一千五百萬傾都不止。”
他得興起,接道:“隻要理清了田畝,糧米如實征收,大明的糧食絕對是夠吃的。在此之上進而推廣土豆番薯,輔以興修水利,一戶人家耕種所產的糧食即能養活兩三戶。屆時便能空出大量人手,也就是有了推行工業化的基礎。”
“工業化?”木芷晴歪著頭問道,“這又是什麼?”
朱琳渼思索了一下,卻發現要講清楚還真不容易,於是他隻得舉例道:“以往全下隻要能管飽肚子,那就是完成了所有任務。大明上下皆以種田為要。
“但國家要想強盛,僅靠耕種怎麼能夠?糧食,隻要足夠吃用即可,否則糧食堆得再多,也遠抵不過旁人家中一件精致家具或一輛馬車。
“你想啊,若一國的百姓家中僅有糧米,而另一國在糧食之外每人都有一輛馬車,這兩個國家誰更富強?”
木芷晴點頭道:“自然是後者。”
“這便是了。”朱琳渼繼續道,“不止是馬車,還有舒適的衣服、明亮的燈、耐用的農具等等,若是普通黎民都擁有這些東西,大明自是強盛至極!但,如何令每個人都擁有這些東西呢?”
木芷晴搖了搖頭,“我想,尋常人家便是攢一輩子也買不下這麼多東西吧。”
“難也不難,”朱琳渼爽朗笑道,“若是整個大明僅用一半人口種田便能滿足下吃用,而另一半人去做礦工、裁縫、工匠之類,很容易便能造出足夠每家每戶使用的器具。東西多了,價錢自然也就不會那麼貴。
“用不完的還能賣給夷人換取銀子,再用這些銀子買他們的糧食、礦產。”
木芷晴眼前一亮,“若能達成殿下所這種狀況,大明將會遠比如今富強百倍!”
朱琳渼點頭道:“的確如此。當手工業生產成為下的主要任務時,便是開始了工業化。
“屆時不但朝廷和百姓極為富足,而且在工匠們有了大量製作器物的經驗,大明生產各式物品的技藝也會遠比他人精良、有效。
“初時紅夷的大炮為何那般犀利?就是因為歐羅巴大量的國相互傾軋百餘年,他們隻能不停製造大炮用來打仗,是以手熟,進而精良。
“若是大明能開始工業化,不論是衣物、家什、農具,還是銃、炮、車、船,我們的出產量都會大大高於夷族,精巧程度也會大為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