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小巧的“神器”(1 / 2)

隨後朱琳渼又對木芷晴簡要講了修建罐頭廠以及生產罐頭的過程。

其實這種蒸煮製罐頭法極為簡單,隻需盡量保持清潔即可。最大的技術難度也不過是用蠟進行密封這一步,待日後量產橡膠密封圈之後,連這一點難度都會消失。

直到正午時分,他才囑咐完了罐頭廠的事情。

兩人一起吃過午膳,朱琳渼便又趕去東院查看硫化橡膠的實驗情況。

昨晚那一鍋橡膠雖是成功完成了硫化,但彈性和硬度之類都非常差,就看後麵這幾鍋怎麼樣了。

姚啟聖等人見輔政王來了,忙朝這邊點頭示意。

這也是朱琳渼吩咐過的,實驗過程中不必多禮。

他看了眼旁邊整齊擺放的硫化橡膠成品,轉頭問姚啟聖:“這幾批的橡膠的情況怎麼樣?”

“回殿下,已出九鍋。學生發現加硫一成半左右,幹蒸四個時辰的最為適用。”姚啟聖將一份實驗結果恭敬地呈給他,“此外學生還注意到,加蓋封嚴硫化效果更好。不同厚度的生膠硫化速度也不盡相同。現下正用更多尺寸的生膠反複測試。”

朱琳渼先拿起標記“四個時辰,一成半”的那塊硫化橡膠,用力掰了掰,已能感覺到遠比生膠更具彈性。這個程度已能勉強用來製造實心輪胎之類的東西了。

他又看了眼手中的實驗記錄,隻見數據都按照他的要求列為整齊的表格,時間、溫度、硫磺比例、生膠重量等極為精細。

他滿意地點點頭,有這種嚴格、細致的實驗方法,相信試出最佳的硫化橡膠參數隻是時間問題。

一旁,文新平又捧來十幾個寫著數字的黑黃色橡膠圓環,道:“殿下,這是您要的‘密封圈’,以不同硫化方式處理過,請您過目。”

朱琳渼眼前一亮,忙接過來仔細查看,其中有幾隻的彈性和硬度都頗為合適。他不禁興趣高漲,吩咐姚啟聖等人繼續試驗,便帶了石霖趕去城外的龍衛軍大營。

陳雄飛已得提前趕來的親兵通知,正候在營外。他見朱琳渼來了,忙敬禮道:“大人,炮已在北邊的荒坡上備好。”

“好,我們這就去試試。”

“是!”

炮兵營已將荒坡附近數裏戒嚴,坡下麵擺了三門一號佛郎機炮。

朱琳渼上前拆下一門炮的子銃,將一隻橡膠密封圈置於炮膛和子銃的結合部,又將子銃裝回去。

佛朗機炮就如同在普通炮身上挖了個缺口,子銃便是缺少的這部分炮身。這種設計可以給一門火炮配多個子銃,提前將火藥和炮彈在子銃中裝好。

在發射的時候隻需將子銃卡在炮身後部的缺口裏,便能立刻點火開炮。而發射過之後,換裝另一個子銃就可以繼續射擊。由於沒有裝填彈藥的時間,故而射速極高,甚至可以達到一分鍾七炮的驚人速度!

但佛朗機炮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限於這個時代的加工精度,子銃和炮身之間結合不緊密,火藥燃燒的高溫高壓氣體會從這裏大量泄漏,從而導致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以往的佛郎機炮有效射程也就二百多步,非常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