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大明的化工萌芽(1 / 2)

姚啟聖驚訝道:“棉花竟也會爆炸?方才那動靜可著實不……”

朱琳渼沒好氣道:“我讓你多備些棉花,你就一下買了兩千斤回來。”

他隨即又解釋了一遍細的纖維粉塵與空氣接觸麵很大,達到一定比例後,遇火即炸的原理,“這滿滿一屋子的棉花,爆起來自是威力驚人,沒傷到人就是萬幸。”

實則即使在明代,人們也知道儲存棉花、麵粉的倉庫要嚴格防火,否則會發生爆炸。不過姚啟聖等人都是書生出身,何曾去庫房看過,又恰巧此次購買的棉花極為蓬鬆,差點兒就把命搭上了。

好在最貴重的實驗器材原本都在紹興,此時還未送到,否則湊齊這些東西就要費好大功夫。

朱琳渼令人簡單收拾了現場,讓姚啟聖他們先去休息,自己則挑燈開始編撰《實驗室安全條例》。

次日,姚啟聖等人剛吃了早飯,每人手裏便都被塞了幾頁裝訂好的紙。

“實驗室安全條例?”有人翻看念道,“為確保實驗正常進行,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特製定此安全製度。注:適用於爆炸物配置實驗。

“一、開始實驗前,必須先規劃安全事故應對辦法,設好逃生路線,配備滅火、療傷用具……

“二、所有實驗原材料、儀器、成品等必須由專人負責安全管理,每日填寫安全檢測誌……

“三、每日離開實驗地點前,水、火、毒等必須關停,門窗緊閉……

“四、大規模實驗開始之前,必須先對所有原料、過程采用劑量測試……

“五、危險性實驗,如高溫、爆炸、毒性等,必須穿戴規定防護服裝……””

石霖將謄抄的《條例》發完,又補了一句,“殿下有令,午膳之前必須全部背熟。”

“是……學生領命。”

倒也不是朱琳渼題大做,隻是借由這次的事情開始規範實驗室管理和流程。在一套科學的實驗管理製度之下,隻要國家肯投入銀兩和人才,可以,任何科研項目都隻是時間問題。

當然,這份《條例》隻是個最簡單的開始,但循這這個方向,工部很快就能對涉及所有方麵的實驗做出相應的規範了。這對推進整個大明的技術進步的意義,遠比製作硝化棉本身要大得多。

至未時,所有參與實驗的人背誦情況都已檢驗完畢,正巧紹興運實驗器材的馬車也到了。

姚啟聖等人立刻熟練地將一應器具組裝起來。這其中有不少東西大明都無法自產,就如那四五尺長的螺旋形玻璃冷凝管,還是喬偉禮拖關係從西班牙人手裏搞來的,價格竟要到十八兩銀!

看來玻璃廠也要加緊籌劃才行。朱琳渼心道,若這些個實驗用具壞掉一個,沒一兩個月都無法補齊。罐頭廠那邊也急需大量玻璃瓶。此外,待玻璃廠建成,還能大量生產光學儀器、器皿、燈罩、裝飾品等等,不論是對軍事還是民生都能產生極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