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糧價上漲給城市居民造成的生活壓力實際並不會很嚴重。
戶部平價司這邊按照收購價售出的低價糧,甚至前期比時下市麵上的糧米還要便宜些。而受平價司影響,那些糧商的價格必然也上不來,這實際上相當於拿糧商的利潤空間補貼了百姓。
通過這次全國範圍的糧價調控,還能好好檢驗一下平價司的執行力,對他們也是一次鍛煉。往後需要國家進行價格幹預的地方可能還會有不少,平價司必須給得上力、鎮得住場麵才行。
按照朱琳渼的計劃,用不了多久大明的海上貿易就會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海外帶來的大量財富將主要流入城市,非農業人口受益於城市的繁榮,收入水平會大幅提高,糧食貴了那麼一點兒人們幾乎都感覺不到。其實在城市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糧價通常都會有上漲,眼下也算是將未來的糧價上升預期提前了而已。
在給了地主階層“提高糧價”的胡蘿卜之外,朱琳渼另一手還準備好了“大棒”。
他先是調了一千五百破虜營入南京“維持秩序”,當然,明麵上是“子將至應府”,需要加強戒備。
而這些精銳兵力入城之後便每日背著掛了刺刀的燧發銃,隊列整齊地不時從京中大員的府門前經過,還經常聲音洪亮地隨軍官喊個“一、二、三、四!”的口令。
另一邊,他還吩咐兵部行文全國各地的駐軍和警察部隊,開始進行“冬季強化操練”。
不過與以往的“大練”不同,此次幾乎涉及大明所有武裝力量的訓練,地點都選在城鎮附近,甚至允許百姓遠距離觀看。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震懾地方上那些有心思,想搞些“亂象”的人。此外還能向普通百姓展現一下大明軍隊的新麵貌,從感性上改變人們對明軍不好的印象,提高軍人的威望。
……
馬車四個軟橡膠包裹的車輪壓在碎石路麵上,發出細碎的沙沙聲。
那路麵下層是夯土,上麵是混了瀝青的碎石子,整個路基高出周圍三四寸,路麵極為平整,道路兩側還築有排水溝。
經過南京格致學府的技術攻關,眼下已能用煤幹餾生成煤焦油,而後以焦油熬瀝青了。不過由於技術和原料方麵的關係,製造瀝青的成本高得嚇人,僅通往南京的這數十裏地鋪了瀝青路麵,算是大明的道路“示範工程”。
“難怪比沿途都要平穩得多。”曾太後聽龐壽腳下乃是南京特製的路麵,也是微微點頭,又看了眼“熟睡中”的皇帝,輕道,“走了這幾個月,總算就要到南京了。”
她忽而想起了什麼,問太監道:“我們從哪個門入城?”
龐壽揖道:“回太後,從正陽門而入。”
正陽門便是南京南大門,子輦駕從南麵福京而來,正可由此進城。
曾太後略為思忖,吩咐道:“轉頭,向東去。”
龐壽一愣,忙道:“太後,文武百官皆在城外二十裏迎駕,若轉去東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