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軒所部的四條戰船已收攏為戰鬥帆,排成一道筆直的“一”字隊形,從清軍那兩條趕繒船之間迅速穿過。
在雙方船舷交錯而過的瞬間,早已做好準備的吉安號等船的側舷上先後爆發出陣陣猛烈火光,海麵上頓時揚起漫硝煙,超過二十發炮彈呼嘯著向敵船砸去。
此時雙方相距還不到一百步遠,縱然是訓練水平最低的炮手也有不低的命中率。當吉安號從敵船旁駛離時,正好完成了兩輪半齊射,共有超過二十發炮彈擊中敵船。
由於風帆戰艦受炮手人數和炮艙內空間的限製,通常隻朝一側射擊,故而西側被吉安號重點“照顧”的虜船已然千瘡百孔,船艏甚至幾乎被徹底轟爛,甲板上更是橫是遍地。
而其他三條輕型護衛艦的火力就要差一些了。它們雖然集中向東側開炮,卻隻在那趕繒船上留下了不到十個彈孔,敵船的兩根主桅也還完好,正慌忙轉過頭來準備還擊。
劉國軒掃了眼戰況,指向正前方停泊的大量敵船,高聲道:“傳令,在距港中虜船兩鏈處轉向正東,保持低於兩節航速。留下李光弼號料理後麵那兩條敵船。”
“鏈”是常用航海單位,一鏈等於十分之一海裏。兩鏈也就是三百七十米左右,等再轉過了九十度,就幾乎是貼在敵船的臉上了。
隨著旗手將他的命令發出,以吉安號為首的大三條戰船迅速抵達萊州港最深處。在已經能看到停泊的虜船甲板上水手衣著的距離,它們又先後左滿舵轉向東側,排成一條線,用右舷指向敵艦。
而後劉國軒輕鬆命令道:“各船自由發炮。”
直到此時,萊州港中的清軍才在方才的火炮聲響驚動之下,紛紛跳上了自個戰船。船上值守的士卒則驚慌失措地跑上自己崗位,升帆的升帆,起錨的起錨,忙作一團。
但,顯然已經太晚了。
明軍前鋒的三條船以緩慢的航速從係泊的清軍戰船前駛過,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在最外圍的敵船上。
一時間無數呼嘯而至的鐵球在虜船上留下大不等的破洞,同時又崩出大量碎木片,激射向船上的清軍士卒。
這些碎木在炮彈的巨大衝擊力下速度極快,威力絕不亞於銃彈。中彈的敵船上當即便是哀嚎一片,大量身上、頭上插著木茬子的虜兵捂著傷口或漫無目的地亂跑求助,或倒在地上翻滾呻吟。
每當吉安號等從一條敵船旁邊駛過,那條船上無不鮮血橫流,變為人間煉獄一般慘狀。在如此猛烈打擊之下,又哪兒有人還能繼續進行作戰準備?所有士卒無不慌忙通過纜繩逃向停在內側的船上,甚至有直接跳入海中躲避的。
劉國軒所部戰船向東駛過一裏左右,又集體掉頭,改用左舷對敵,開始下一輪的掃射。
當吉安號轉為向西,劉國軒就聽到不遠處的海麵上陸續傳來隆隆炮鳴。他透過被海風吹開的硝煙向四周望去,隻見水師的另幾支突襲分隊也已趕到了自己預定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