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登基詔書宣讀已畢,奉殿上的諸臣卻皆有些疑惑,通常新帝即位都會大赦下,但剛才好像沒聽到有此內容。
果然,龐壽又換了一道聖旨,繼續念道:“詔曰。朕初臨大位,當普同慶……”
朝臣們剛以為是要大赦了,不料龐公公卻道:“施恩澤於民,特免所有田稅五分銀以下之戶稅銀兩月。並,自朕往後,朝中一應祭奠、喜慶之事,不得擅赦下,當以此詔為例。欽此。”
朝臣們忙又拜伏,“皇上英明!”赦不赦下,免不免民的稅與這些大員們何幹,隻要你子高興,大家倒也樂得捧場。
朱琳渼便借登基大典的機會將“大赦下”這個古代的陋習不動聲色地抹去了。
古代帝王登基,大喪,更換年號,甚至生個皇子,立個皇後,過個壽之類都會大赦。其實他們這麼做也就是為了討個吉利,顯示自己是個仁君,籠絡人心而已。
但如此一來,大量為非作歹之徒逃脫懲處,又流回民間作惡。犯罪得利者逍遙法外,苦主有冤難伸,最後害的都是普通百姓。
朱琳渼此番定向減免戶人家的田稅,籠絡民心的效果強過大赦千百倍,卻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另外,他的詔書中還留了一手。他禁止大赦的情況中並沒有包括饑荒和災。這也為今後的施政留下餘地,否則鬧一次大災,光是偷糧食的人就要抓十幾萬,遇到此等情況還是需要大赦的。
隨即龐壽退回,楊廷麟邁步出班,立於大殿正中,從一旁的太監手中恭敬接過一道聖旨,轉身高聲念誦:“奉承運皇帝,詔曰。
“禮部尚書朱繼祚,守職不怠,為政清廉,著授從一品授榮祿大夫。”
眾臣聽到這一句,立刻都打起了精神——這才是重頭戲!
要知道,一朝子一朝臣,如今換了漢興朝,誰人風光誰人黯然就看這聖旨中如何安排了。便如剛才這朱繼祚,看似升了榮祿大夫,但實際上卻是個閑職,比起先前手握實權的禮部尚書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新朝已經沒他位置了。
再看那宣讀旨意的人,正是首倡輔政王繼位的楊閣部。他能在奉殿當眾升貶滿朝文武,又是何等威風!可見其日後必然位高權重。
在其後的聖旨當中,又將嚴起恒、宋高誼、劉湘客等十一名在近來在“土改”及子被劫事件中上躥下跳之人“升”了閑職。至於被抓到切實證據的黃景昉等人已被刑部下了獄,卻不在此列。
念完了要“處理”的官員,楊廷麟又繼續道:“原工部侍郎宋應星,履職兢兢業業,多有功舉,遂擢升工部尚書。
“原工部郎中方以智,宣勞勤勉……擢升工部左侍郎。
“原禮部右侍郎徐爾路……擢升禮部尚書。
“原宣部郎中洪思……擢升宣部左侍郎。
“原宣部主事田壯飛……擢升宣部郎中。
“原吏部郎中曾劍……擢升刑部右侍郎。
“原戶部員外郎張滄海……擢升戶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