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克薩哈與祖潤澤、張洪謨簡單商議了一下,便迅速決定將騎兵分為前後兩部。
祖潤澤率五千關寧軍在前,蘇克薩哈率兩千鑲白旗驍騎和張洪謨的三千騎兵在後,輪番衝擊明軍。
倒不是他們不想集中力量,而是郗明山附近地形實在有些狹窄,不到五裏的寬度也就能勉強擺開三四千騎兵,已是擠得滿滿當當。
要知道,騎兵的最強大的地方便在於速度。在無法一擊衝開敵陣時,騎兵就必須轉頭重新集結,而後再次加速衝鋒。
若沒有輾轉空間,大隊騎兵擁堵在步兵陣地前,那戰鬥力還不如普通步兵的一半。
故而縱使五千騎兵集中衝鋒,也要排成前後數列的楔形陣,每一排的正麵寬度也就八九百人——戰馬之間的間隙僅有不足三米而已。
這也是為何多鐸起初不願使用騎兵主攻的原因。騎兵慣用的戰術是繞行攻擊敵人薄弱之處,而郗明山被明軍堵得嚴嚴實實,騎兵一次衝擊之後隻能原地掉頭,才能組織二次進攻,在轉身之時就隻能挨打,可謂極為吃虧。
然而清軍步卒主力被突如其來的上百門佛郎機炮轟得陣腳大亂,他明知吃虧,卻也隻能用騎兵硬上,至少也要在步卒重新整好隊列之前保持對明軍的壓力。
祖潤澤看著通向明軍陣地的逼仄平地,不由皺了皺眉,無奈拔出馬刀前指,“傳令,全軍直取敵陣!”
很快,五千匹河套駿馬同時揚蹄,踏得大地微微顫抖。巨大的騎兵方陣如一頭凶獸般向龍衛軍緩緩壓了過去。
陳雄飛簡直笑開了花,“他娘的!韃子這是傻了?擺這麼密集的陣勢,哈哈。”他幹脆也不讓炮兵躲入一旁的空心方陣裏了,指著南麵建虜高聲道,“給我狠狠地轟!”
旋即,上百門大炮一齊發出雷霆巨響,從十一斤到一斤的炮彈鋪蓋地的鑽進虜騎陣中。
由於隊形太過緊密,幾乎沒有哪顆炮彈是隻擊斃一名敵軍的。威力最大的十二磅炮甚至創造了射穿五個虜兵,又在地上滾出二三十步,軋斷七根馬蹄的恐怖“記錄”!
前排翻傾的騎兵又絆倒了不少後麵的戰馬,僅一次齊射,祖潤澤部的一角便已亂作一片,掀起漫塵土。
不過三四百步而已!祖潤澤伏在馬鞍上,咬牙暗道,拚著死傷數百騎,頃刻便能攻至南軍陣前!
果然,明軍大炮隻來得及發出三四輪齊射,突前的虜騎就已逼近到龍衛軍七八十步處,隨後,又有密集的銃彈向他們迎麵射來。
餘新僅分出兩千步兵擺出三個空心方陣抵在最前麵,剩餘的兩千四百多士兵在空心方陣後麵仍舊以線列陣型迎敵。
郗明山狹窄的區域,用三個空心方陣已勉強可以支撐,而後排的步兵線列則能盡可能多地發揮火力。
是以明軍步兵的火力絕對不弱,加上空心方陣裏麵的三百獵兵配合,祖潤澤部的前排騎兵又是一陣人仰馬翻。
這隊關寧騎兵原是吳三桂手下,漢奸吳死後,與他有親戚關係的祖潤澤接手其所部,但前後才兩三個月,還遠未能徹底控製這些人馬。
加上吳三桂死得不明不白,關寧軍中盛傳他是遭多鐸猜忌而被害死,這士氣又怎能高得起來?
即便以往再悍勇的軍隊,一旦士氣不足,也必然沒有死戰的信念與動力。
故而前麵七八百人斃命之後,關寧騎兵的攻勢頓時為之一緩。等龍衛軍炮兵和步兵又一輪齊射襲來,清軍士卒驚懼地看著身旁血肉模糊倒下一片,當即便撥轉馬頭,驚呼,“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