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選無可選(1 / 3)

按照丁鎮南製訂的作戰計劃,1月15日淩晨0點是發起進攻的最後時限。

為此,在1月14日的深夜,付衛民下達命令,強攻焦特布爾的戰鬥打響。

這確實是一場苦戰。

雖然在此之前,火力準備已經持續了半個月,隻是大規模炮擊就進行了4,用掉數萬枚大口徑火箭彈,各種口徑的炮彈更是不計其數,加上之前持續數日的空中打擊,總共摧毀了差不多5萬個目標,等於用炸彈、火箭彈與炮彈把市區犁了一遍,但是等第十七裝甲師發動地麵進攻,開始向城區推進之後,依然遭到梵軍的頑強抵抗,在攻入城區之前就遇到了麻煩。

從一開始,這場戰鬥就打得非常艱難。

為了攻入城區,準確是在焦特布爾的西郊獲得立足點,第174機步旅在炮兵的直接掩護下都用了半。接下來,又用了數個時清理殘敵。直到15日下午,第174機步旅才站穩腳跟。

等到第174機步旅進入城區,已經是15日的傍晚。

其他兩個方向的情況也一樣,在向城區推進的時候都遇到了阻力,耗費的時間遠遠超過預期。

因為需要吸引梵軍主力前來決戰,所以在城區東邊,采用的是圍而不攻的戰術。

付衛民定下的基本戰術就是圍點打援。

就算沒有把援軍引過來,也可以把城區內的敵人放出來。對付突圍的敵人,肯定比強攻城區容易得多。

必須得,付衛民深刻的理解了丁鎮南的用意,知道丁鎮南讓他“穩打穩紮”的真實目的是殲滅齋普爾這邊的梵軍,而不是一定要按計劃拿下齋普爾,畢竟用來支援德城的是部署在齋普爾的作戰部隊。

隻要能夠殲滅梵軍,在哪裏打又有什麼關係呢?

相對而言,焦特布爾更加的理想。

因為在焦特布爾與齋普爾之間是一片荒漠,根本就無險可守,所以對梵軍來,必須得死守焦特布爾。

丟掉焦特布爾,就肯定守不住齋普爾。

關鍵還有,在焦特布爾淪陷之後,部署在齋普爾的梵軍肯定不敢北上支援德城,也就失去了存在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隻要梵羅高層依然把齋普爾的中央軍當成戰略預備隊,並且對其抱有很大的希望,就必然會讓梵軍死守焦特布爾,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增援焦特布爾,包括調動與派遣齋普爾的部隊。

顯然,這也是付衛民采用圍點打援戰術的依據。

隻是,要想讓這套戰術產生效果,就得痛擊焦特布爾的守軍,逼迫齋普爾的中央軍趕來救援。

正是如此,才花了半個月進行前期火力準備。

現在看來,仍然算不上充分。

就算摧毀了大部分防禦工事,也沒打垮梵軍的鬥誌。

第一的戰鬥結束之後,付衛民給丁鎮南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了交戰情況,對接下來的戰鬥做了預測。

顯然,以付衛民那種心謹慎的處事風格,肯定會誇大其詞。

與此同時,在烏代布爾那邊,第二十四機步師的作戰部隊已經攻入了城區,攻城作戰進入到收尾階段。

按照前線指揮官的判斷,肯定能在17日之前拿下烏代布爾。

第五陸戰師的作戰部隊也已南下,而且第一支主力部隊在15日淩晨就已登船,按計劃開赴孟灣。

不出意外,第五陸戰師的主力部隊能在0日之前全部登船。

在15日深夜,收到付衛民的戰報時,丁鎮南正在通過衛星電話,給還在巴羅達組織陸戰隊的侯晨晟安排任務。

之前幾,丁鎮南的精力全都放在登陸作戰行動上。

隻是選擇登陸地點,就讓丁鎮南頭痛了好幾。

按照最初計劃,或者丁鎮南自己的設想,第五陸戰師將在梵羅國東海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岡伽羅河口三角洲的加爾上岸,然後攻占這座地位不亞於孟賣的大城市,並且奪取至關重要的港口。

關鍵,不止是加爾擁有東海岸地區最大的港口,還跟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拿下加爾,帝國軍隊就能沿岡伽羅河逆流而上,並且靠內河航運,解決後勤保障方麵的難題。

因為水量極為充沛,水位落差也不大,所以5萬噸級貨輪能夠達到巴特那,萬噸級貨輪能夠到達勒克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