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提供的偵查報告已經證明了這份情報。
在日,也就是陸戰隊發起進攻的次日,駐紮在加爾的梵軍就緊急出動,從加爾運走了數萬噸糧食。
運糧車隊足足有十幾千米長!
此後,每都有有運糧的車隊離開加爾。
因為出動的是民用車輛,而且打著人道主義組織的旗號,所以帝國空軍並沒有轟炸運輸車隊。
當然,由此也不難想到,梵軍已經放棄了加爾。
準確的,是把西孟邦的1億饑民變成帝國軍隊的麻煩,成為阻擋帝國軍隊向岡伽羅平原推進的盾牌。
嚴格來,需要考慮的不止是西孟邦。
梵羅國的東部地區,人口在億左右,而且受戰爭影響,或者在曆史上,該地區就非常的貧困,可以是梵羅國最落後的地方。別是戰爭時期,即便在和平時期,每年都有數百萬人被餓死或者死於跟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得露骨點,梵羅當局根本沒有把底層的貧民當人看。
這也是帝國軍方不重視孟國,不願意在梵羅國東部地區做文章的關鍵所在。
為此,丁鎮南在1月8日去了戴蒙德港。
雖然按調整之後的部署,第二支運輸船隊將提前,在1月0日到達,運送的糧食多達60萬噸,比計劃多了兩倍,但是以當前局麵來看,還是無法支撐陸戰隊按照計劃攻打加爾。
除非承認在東海岸地區的作戰行動遭遇了失敗,不然就得想出應對的辦法。
要的話,丁鎮南確實做了很多準備,並且考慮到了當前出現的情況,要不然也不會提前派劉尊山去戴蒙德港。
按照丁鎮南的思路,梵羅國的問題得由梵羅人解決。
當然,在這幾裏,也不全是壞消息。就總體戰局而言,西線那邊的捷報也是丁鎮南的底氣所在。
在1月5日,第十七裝甲師攻入了焦特布爾。
雖然巷戰還沒結束,也未必能在近期結束,但是外圍防線被突破之後,梵軍不得不從齋普爾調兵。
也就是,接下來將進入到圍點打援階段。
不出所料,部署在齋普爾的中央軍主力部隊將陸續南下,而且幾乎肯定會在開赴焦特布爾的途中遭到轟炸。
關鍵還有,僅僅在一之後,第二十四機步師的先頭部隊就突破了梵軍的邊境防線。
雖然巴鐵陸軍沒有按承諾出動50萬大軍,但是也派遣主力部隊參戰,而其他盟國的參戰部隊表現得都很積極。
等到丁鎮那前往戴蒙德港的時候,在西北戰場,參與進攻的兵力已經達到了0萬!
嚴格來,這算不上多。
可問題是,中央軍主力在齋普爾,梵軍也重點盯防第十七裝甲師,部署在西北邊境地區的兵力本身就不多。
當然,在西北方向,梵軍一貫奉行大縱深防禦戰略。
要的話,梵羅當局與梵軍高層早就知道,真要打起來,肯定不是梁夏陸軍的對手,根本守不住邊境防線。如果按照對付巴鐵的方式來打,把主力放在邊境附近,恐怕在開戰後就會被圍殲。
為此,就隻能用空間換時間,並且采用堅壁清野的戰術。
不要忘了,西北地區是梵羅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而且圍繞著德城有大大上百座城鎮。
就算東方聯軍攻破了梵軍的邊境防線,也要麵對密集如麻的城市。
顯然,根本就沒法快速推進。
梵軍也是這麼做的。
在第二十四機步師的先頭部隊突破邊境防線後,梵軍沒有做太多抵抗,準確的是沒有死守邊境防線。在向內地撤退的同時,梵軍加大了在沿途各處城鎮的部署力度,還限製城鎮居民出行。
此外,也就是著手武裝民兵。
毫無疑問,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兵,確實是東方聯軍最頭痛的問題。
不止是在西北地區,在東部戰場,其實也一樣。
以十萬計的饑民蜂擁向帝國陸戰隊的防區,要沒有人在幕後策劃與組織,恐怕連鬼都不會相信。
顯然,在梵羅正規軍全麵潰退的情況之下,能夠組織饑民南下的,就隻有紮根於當地的民兵。
隻是,地方民兵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