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能夠動用的,就隻是由空軍提供的幾百架戰術運輸機。
受野戰機場的限製,這些部署在斯蘭的戰術運輸機就算全力出動,能夠提供的運力也很有限。
再,陸戰隊搶修野戰機場,也不是為了空運。
按照作戰部署,其實是在陸戰隊控製港口之後,用來部署前線航空兵,以此替代艦載航空兵。
至於空運,還是得依靠機場。
正是如此,在所有的作戰計劃中,第五陸戰師的主要任務全都是攻打加登裏奇,確保能一舉拿下加爾國際機場。
另外一路,則是從坎寧港出發的第十三陸戰師。
按照丁鎮南的安排,第十三陸戰師將直奔加爾。隻不過,初期的任務是掩護第五陸戰師攻打加登裏奇。
這裏,不止是為了加爾國際機場。
因別第五陸戰師率先在戴蒙德港登陸,而且晚了幾才去攻打坎寧港,所以守衛加爾的梵軍已經做了調整,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加登裏奇,迎戰來自戴蒙德港的聯軍,守衛加爾的兵力反到不多。
結果就是,等陸戰隊拿下坎寧港,梵軍才猛然反應過來。
隻是,在此後幾裏麵,因為受到高強度轟炸,梵軍沒有積極的調整防禦部署,主力部隊依然在加爾西南。
正是如此,才需要第十三陸戰師從坎寧港北上。
雖然以具體的情況而言,梵軍未必會給第五陸戰師製造麻煩,但是在指揮層麵,必須考慮到極端情況。這就是,梵軍很有可能會在守不住的情況下破壞機場,甚至在機場裏麵埋設地雷。
其實,隻要徹底的破壞跑道就足夠了。
顯然,就算是發起空中突擊,也未必能夠趕在梵軍動手之前拿下機場,反到有可能刺激梵軍,讓梵軍動手破壞機場。
那麼,就隻能設法欺騙梵軍。
這就是第十三陸戰師直接北上攻打加爾的主要原因。
得簡單一點,也就是冒充主力,讓梵軍相信,聯軍依托坎寧港作戰,不需要奪取國際機場,或者不會以奪取國際機場為主要目的。即便沒辦法迫使梵軍調整部署,也肯定能夠分散梵軍的注意力。
這樣一來,第五陸戰師就有機會拿下國際機場。
要的話,第十三陸戰師確實具備充當主力的資本。
前麵已經提到,第十三陸戰師的主戰裝備全都來自國內,其中包括幾百輛連第五陸戰師都沒有的Z-99BL。
當然,不止是裝備。
兵力方麵,從坎寧港出發北上的官兵超過1000人,戴蒙德港這邊才1000人,而且有大約6000名官兵來自第十二陸戰師。嚴格,第五陸戰師隻派了一個加強團,充當突擊部隊的先鋒。
可見,不管是主戰裝備,還是兵力規模,第十三陸戰師更像是主力。
不過,有點多此一舉的味道。
先不梵軍會不會上當,以梵軍那點偵查手段,根本不可能及時的掌握兩支突擊部隊的具體情況。
當然,就算掌握了,梵軍也未必會積極的采取行動。
按之前的交戰情況,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就是梵軍按兵不動。準確,其實是放棄抵抗。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新曆151年1月1日的淩晨,第十三陸戰師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加爾郊外。
雖然遭到梵軍阻擊,但是戰鬥算不上激烈。在粉碎了梵軍的反擊行動之後,第十三陸戰師暫時留在了城外。
與以往的攻城作戰一樣,在攻入城區之前得控製城外的交通要道,完成對城區的封鎖與包圍。
隻是,對加爾這種特大城市,封鎖與包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約幾個時之後,第五陸戰師到達加登裏奇郊外。
在完成包圍與封鎖之後,準確是等到第十二陸戰師的作戰部隊跟上,第五陸戰師的先頭部隊開始向機場推進。
到了當傍晚,第五陸戰師到達加爾國際機場附近。
與預測的一樣,守衛機場的梵軍根本沒有進行積極抵抗,在陸戰隊發起攻擊之後就繳械投降。
結果就是,在當晚上,第一批民用運輸機就飛了過來。
此外,攻打加爾的作戰行動也在當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