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其本身就是臨時性的。
占領管製法的最大價值,其實就是解放了占領軍的手腳,讓占領軍能夠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通過采取由法律允許的手段來維持占領區內部的社會秩序,以及打擊破壞社會秩序的敵人。
簡單的,就是讓占領軍變成了警察。
為了更加有效的施行占領管製法,丁鎮南還通過陸軍司令部,雇用了上千名孟國人,給占領軍當翻譯。
這些翻譯,全都安排在一線部隊,直接隨同與配合一線部隊行動。
在大戰結束後,這些來自盟國與友好國家的準軍事人員,大多成為了帝國公民,至少都獲得了永久居住權。
此外,在加登裏奇,還有幾千名來自東方集團的民間誌願者,大部分是國際醫療協會的醫生護士。
為此,陸戰隊還在加登裏奇建了幾家人道救助醫院。
至與藥品,以及醫療用品與器械,反到是事,畢竟陸戰隊能把幾千上萬噸的糧食送到前線,也就不差那點藥品與設備。
可見,陸戰隊明擺著是要把加登裏奇建設成示範區。
要的話,效果還不錯。
到1月10日,陸戰隊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在加登裏奇收購與收繳了大約10萬支型號各異的槍械,以及差不多500萬發槍彈。雖然大部分都是破舊不堪,已經無法正常使用的舊式槍械,有一些甚至是用黑火藥發射鉛丸的前裝步槍,但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占領軍在加登裏奇推行的政策確實受到歡迎,而且良好的治安,讓加登裏奇成為了西孟邦最為主要的災民聚居地。
也就是在這段時期,數十萬饑民湧入加登裏奇。
後來,東方集團在梵羅國東部地區的首個民事機構開在加登裏奇,也就是因為這裏最為安全。
另外一邊,第十三陸戰師所在的加爾,就是另外一種局麵了。
丁鎮南選擇加登裏奇做示範,其實就是看中這座城市的規模相對較,因此這邊的作戰負擔更輕。
關鍵還有,在第五陸戰師控製了加爾國際機場之後,能由空運從國內獲取各種物資。
雖然空運的效率比不上海運,但是速度快得多,更適合運送重要物資。
當然,最為主要的問題,還是加爾的居民實在是太多了。
接近000萬!
按帝國空軍提供的偵查照片所進行的估算,加爾的人口已經超過000萬,很有可能達到了00萬。
這麼多人,陸戰隊根本應付不了!
正是如此,第十三陸戰師在加爾城外一直呆到1月8日,期間所做的,也就隻是阻止城裏的梵軍突圍。
其實是應付梵軍發起的反擊。
可見,在做好充足準備之前,陸戰隊不會開進加爾城區。
到了1月8日,在認為已經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第十三陸戰師發起了進攻,先頭部隊開入了城區。
不過,也就在當,地麵進攻就宣告結束。
原因也很簡單,第十三陸戰師根本沒有為進攻做好準備,或者沒有考慮到可能遭遇的情況。
先頭部隊僅控製了加爾東南城區,就不得不停下來。
梵軍幾乎沒有抵抗,而居住在該城區的大約00萬居民,讓兵力不到000的先頭部隊根本沒法招架。
結果就是,在當晚上,先頭部隊從城裏撤了回來。
顯然,在根本上仍然是人的問題。
這裏,涉及到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雖然陸戰隊已經占領坎寧港,第十三陸戰師也在此上岸,此外第五陸戰師還有一部分在該地,但是第一支運輸船隊已經在登陸作戰行動中,跟隨陸戰隊去了戴蒙德港,物資全都在戴蒙德港,而第二支運輸船隊即便是快馬加鞭,也要在1月下旬才能到達,在此之前能夠依靠的隻有空運。
可問題是,機場在加登裏奇,野戰機場在戴蒙德港。
在坎寧港這邊沒有機場!
就算在1月5日的時候,第十三陸戰師修建的野戰機場投入使用,也隻能為戰術運輸機提供支持。
顯然,隻靠戰術運輸機,顯然是杯水車薪。
正是如此,在第十三陸戰師這邊,才沒仿照加登裏奇的辦法,用糧食來應付成千上萬的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