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終於能撂擔子了!(1 / 2)

再畢禾。

因為有解放農奴的政策在,所以畢禾在烏思藏那邊的推進還是蠻順利的。

等到相關政策真正的傳播到烏思藏的內部,傳播到所有農奴耳畔的時候,越往後麵就越順利一些。

這世上,哪有什麼人是真的心甘情願去做別人奴隸的?

烏思藏這邊的農奴跟以前明朝大戶人家的奴婢可不一樣。

明朝大戶人家的奴婢雖然也需要伺候人,可是日常生活還是不錯的,隻要不得罪主家,日子過的比普通百姓要好不少。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想要賣身為奴的原因。

自由身會餓死,為奴為婢好歹還能活下去。

可是烏思藏那邊的農奴是真的跟奴隸一樣,隨打隨殺,還能夠隨意進行交易,農奴的孩子也永遠都是農奴。

雖然這時候,大部分農奴已經被壓迫的毫無反抗意識,甚至本身也有些麻木不仁。

但是,那也僅僅隻是因為他們看不到任何希望,看不到任何帶有點滴光明意味著希望。

畢禾大軍的入侵,以及四處宣傳的解放農奴政策,毫無疑問給予了這些農奴希望。

點亮了他們瞳孔中的光明。

那一刻開始,他們的麻木不仁的瞳孔當中,散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美麗明亮。

人,最怕的是沒有希望。

隻要內心湧生出了那麼一絲一縷的希望之光,那麼即使前途再艱難,他們還是會死死的抓住那一道希望之光,希望能夠借著那一縷光芒,掙脫如今的困境。

甚至於,他們是願意以自己的犧牲,為自己的孩子開拓一個不再為奴的未來。

是願意用自己的血肉,給自己的孩子鋪就脫離深淵的道路。

這不僅是對子女的愛護,更是對未來的期盼,對自己求而不得的東西的那種奢望。

畢禾看著這些農奴聽到自己被解放之後,一個個爭著搶著想要加入其中,想要跟著他的軍隊一起向前麵推進時,也不由有些感動。

原先,畢禾一直覺得把明朝原有的地方打下來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去攻打那些已經脫離明朝政府掌管的土地。

可是,等到他看到這些農奴被解放之後的喜悅,頓時就覺得他現在做的事是有意義的事,是一件偉大的事,而不是單純的侵略。

內心堅定之後,再加上又有被解放的那些農奴幫助,大軍的推進不要太順利。

若不是高原反應拖慢了他們的行軍速度,推進的進程可能還會更快一些。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在三月初就已經打到了布達拉宮那邊。

等到華夏最高憲法正式頒布出來的時候,布達拉宮早被攻破,烏思藏農奴也已經解放大半。

估計不用到年底,可能下半年開始沒多久,畢禾差不多就能徹底平複烏思藏。

……

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裏,薑浩一邊培養符合自己理念和三觀的後繼者,一邊不斷把華夏往自己理想的方向推進。

過程雖然少不了困難險阻,也少不了失敗,但是,最終結果大部分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等到第八次全國最高會議到最後,薑浩十年任期也算圓滿,打算正式卸任總理職位。

會議最後,薑浩空手站在總理台上,對著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