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風似起(2 / 2)

但是,邸報的大致流程不會變,編輯好了,經內閣審查後稱為“定本“。辦報的部門則以審查過的樣本印行並作為標準傳至各地。具有新聞性是《邸報》的重要特征,而它無報頭、無定式、無期號,則與現代報紙大不相同。其內容有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諭、朝旨、書詔、法令等,有官吏的任命、升遷、黜廢、獎懲等,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折等,也有少量偶發的社會新聞軼事等。

邸報的出現比西方第一份報紙出現早一千年,這也明了,邸報在中國曆史上,就是一份官方的報紙。這裏是行在,她現在冒充的是郭鵬,內閣找他有事,那叫奏折,而不是隨著驛站送一份邸報來。還真是不把村長當幹部了!

太監忙下去用盤子接邸報,再跑回來雙手捧給了辛鯤。

辛鯤打開看了一下,又咳了起來。

蔡關輕輕的接了過來,皺眉看了一眼,“通政司腦子進水了?”

“皇上,隻怕京城有些不妥了。”那位翰林自是明白蔡關想什麼,邸報是通政司編寫,由內閣審議,再發行下。這份邸報共18頁,活字排版黑色單麵印刷。是正常的版式,不過仁親王妃病重,應該算是重要的新聞了,結果放在最後一版的平日放些的社會時事裏。這就很有意思了。

“皇上,看文章,實不像紀老大人的手筆。”另一位忙站起,他們都出身翰林院,紀大人在翰林院多年,一心做學問,從不涉朝政,朝廷的邸報,其實第一關是在他那兒,他都會改一遍,保證立場中立。明顯的,這則信息,是有問題的。

“明內閣和紀學士都沒有看到。”辛鯤啞著嗓子冷笑了一下。

“京城加山東的衛戍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多人。”老魏對京中的部隊布局還是知道的。

“內閣和紀大人輪陷,仁王妃重病,代表叛軍不是仁親王的人了。”蔡關心的看著辛鯤。

辛鯤搖頭,她沒話,現在這些人輪陷,不代表反叛的不是仁親王。

“什麼反叛?”幾位翰林一塊站了起來?

“先發明旨,斥責內閣,邸報不規矩,並由山海關重發邸報,把關外形式向下公布。”辛鯤再喝了一口熱水,清了一下嗓子,但出來的嗓音依然十分難聽。

不過大家明白辛鯤的意思,現在,要讓下人知道,皇上已經回了山海關。他剛剛平定了朝鮮和蠻族,並且傷亡不大,所以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功。

現在,不用管京城形式如何,山海關要做的,就是在向全國廣而告之,他們的皇帝非常了不起。

現在大家也不急著問辛鯤,他們什麼時候回京了,對他們來,回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現在麵對著可能是一場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