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家事了,離期近(1 / 2)

李亞民大概真是憋壞了,他一個生產隊長在公司大會上肯定沒有太多發言權,所以一邊吃飯,嘴裏還不停念叨著。

李亞東聽了一會兒,總算有些眉目,詫異道:“哥,你上次是去的海鹽?”

“對呀。”李亞民嚐了一口重新加熱過的烤鴨肉,眼前不由一亮,不過也沒什麼。眼下雖然他娘同意了這件事情,但他還是堅持認為大學生不應該幹這個,“公司話頂事的那幾個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要是不想改革,就別派我們出去學習嘛,學了經驗回來又不實施,這不是等於脫褲子放屁嗎?”

“步鑫生?”

“喲,你也知道啊?”李亞民略顯詫異,不過也僅限於此。

在八十年代的中間幾年時間裏,中國最耀眼的明星絕對不是剛拍完《少林寺》的李連傑,而是海鹽襯衫總廠的廠長,步鑫生。

他是中國最早施行體製改革的國企廠長,製定了一套很新穎的員工激勵政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人不怎麼喜歡按套路出牌,總愛做出一些驚人之舉,在這個年代就敢跑到魔都最繁華的淮海路八仙橋,在嵩山電影院的門頭上豎起一塊巨型廣告牌。

要知道這會兒整個魔都隻有三塊大型廣告牌,除了他這塊,另外的就是日國三洋,以及中華牙膏。

李亞東也多少有些了然他大哥這樣一個在別人眼裏很古板的人,為什麼會如此推崇步鑫生的改革。步鑫生有一個外號,叫作“夏伯陽”,這是來自蘇聯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作戰勇猛、但對下屬十分嚴厲的紅軍將領夏伯陽的故事。

“我就覺得他們的生產模式很好嘛,多做多得,績效考核,這樣才能讓每一名職工都充滿幹勁嘛,哪像現在……”李亞民欲言又止,不由歎了口氣。

他身在國營企業的第一線,對於其中存在的問題自然清楚的很,這年頭流行一句話,叫作“黨是媽,廠是家,沒錢找媽要,缺啥從家拿”,企業職工完全由國家養著,也甭管幹的活多活少,大家都一樣,真遇到刺頭還挺麻煩,隻要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想開除掉都不容易。

“哥,我覺得這事不著急,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總有一會到來,那啥……你也別太得……”

“你真的這樣覺得?”李亞民眼珠子一瞪,的激動了一把,好歹家裏終於有個支持他的人了。

他又哪裏知道李亞東還有一句話沒完,他原想“你也別太得罪人了”,在體製裏待著,跟大領導唱反調,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行為。

李亞東深知他大哥的畢生心血都傾入了這家公司,可哪又如何?等到九十年代末,廠裏一紙公告,他照樣還是下崗了。

在曆史的洪流麵前,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粒沙子,被風浪裹挾著,漂來漂去,想要掙脫,又無可奈何。

改革意味著新生,同樣也意味著犧牲,中國這艘東方航母崛起的勢頭勢不可擋,改革開放在摸索中前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再爬起來,期間難免要犧牲一部分人,九十年代末的那股下崗潮,那一代人,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犧牲的人。

“哥,你忘記了,我馬上要到北大經濟係報道,怎麼能不提前關注一下社會時事和民生經濟呢?”李亞東想了想,有些話還是不太適合現在出來,因為時機未到,太過前瞻性的話語隻能聳人聽聞,很難取得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