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薛凱的想法(2 / 2)

鄭奇猶豫了,不是他不想賺錢而是商船看似利益很大可是風險同樣很大,有多少商家因為船帆而無法翻身的,陸路運輸雖然載貨少一些但至少更為保險。

“薛叔這個事情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商船風險太大了,滄州號能夠出海做生意也是不僅僅是依仗著寶船,還有大唐將士的護衛,先別船就算咱們到了萬一遇到海盜流寇該如何是好。”鄭奇道。

冷靜下來的鄭奇野心不但是非常理智,別看他敢豪投百萬巨資產買自行車工坊設備,那是因為抓住了好的機遇,也會看重了自行車的市場,根本不是賭博,若是弄了商船出海風險就是賭博,他能夠將鄭家生意做的這麼大也是因為平時十分謹慎,冒險的事情他可不願意去做,快慢利大利不是一樣的賺錢麼。

“到了番邦咱們若是遇到麻煩就不用遵守大唐的規矩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薛凱道。

此時的薛凱一改往日的老頭的慫勁給人的感覺有些狠辣,鄭奇沒什麼他從薛凱的眼神中看出了當年他父親下定決心果斷做決定的樣子。

他知道不論他參不參加薛家都會做海上生意……

沒過兩建材商會預定了第二艘寶船的事情就傳開了,更讓人驚訝的是滄州號到番邦賺錢的事情被傳的有些誇張了,利益直接成了百萬貫收入。

結果就引來了長安城一陣的轟動,其實那些湊熱鬧的人哪裏知道到底賺了多少都是為了多人耳目瞎編亂造的,可事實是他們竟然在這種情況下蒙的還挺準的。

之前算的賬目都是理論估值可是一些珊瑚上市之後價格是一升再升,元善都沒有想到一倒手竟然利潤又猛漲了很多。

以訛傳訛這麼一傳,不引起朝廷的注意才怪呢,於是在一些官員核實情況後便又來找元善的麻煩。

不是因為賺太多錢而羨慕嫉妒恨,而是因為羨慕嫉妒恨而告發元善將貨物以超高的價格販賣給番邦,於是有損大國顏麵等言論就出來了。

鬧得滿城風雨的時候,元善都懶得理會他們,錢賺得越多煩惱的事情就越多,尚書省的經發部辦公室兼倉庫已經堆不下了。

好在錢行的錢庫分散開還能夠放下,搞定後錢行都開始鼓勵商人們以黃金白銀的形式付結算大額賬目。

就元善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的時候,李世民收到的奏折是越來越多,都是關於滄州號出海的事情。

而李世民此時關注的確實滄州號的真實收益,經過調查所有真實的數據都記錄在他手上的卷宗上,甚至連當時的情況都有了一定的介紹。

上次周儒將扶桑刀送到的時候,李世民就了解過滄州號的情況,隻是忽略了出一次海的利潤。

等看了真實的數據後,李世民也是被驚到了。

“原來長安城坊間內傳來的消息竟然是真的真的有一百萬貫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李世民心裏怎麼想也想不通,他想不出隻是交易難道比直接搶還要賺錢麼。

?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