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毅?”元善沒有選擇在李君羨的口中得知此人的信息。
在邊陲之地他很清楚對於官員們的信任度他都是很低的,因為環境的原因常年受到番人的劫掠最怕的就是官員們有通敵的事實。
回到客棧之後,元善對虞景明道:“外麵的客棧牌子還是換了吧,暫時換成經發部字樣,等新的辦公樓建設完成在決定這間客棧是否繼續運營。”
事情很快有人處理,元善找來虞景明道:“蘭州刺史張文毅,接下來就看你的了,這是蘭州都督的手諭。”
接下來的幾元善找到了單道真,對醫務人員又進行了幾番交代。
返程的火車到站後,一支建材商會提供的百人工程隊就這樣從長安到了蘭州,這些人將是建設蘭州的第一批核心成員。
客棧已經換了匾額,上麵寫著經發部駐蘭州辦事處字樣。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的,隻能見到每進進出出的官員們還有商人們,連蘭州刺史每都要來幾趟,這就不得不引起百姓們的關注了。
城內的百姓聚在一起開始議論著。
“聽了麼,要打仗了。”
“蘭州城內有誰不知知道的。”
“我準備過兩去投奔幽州的親戚去。”
“幽州好遠啊,每個三五月都到不了。”
“唉!戰事一起還是命重要,你有什麼打算?”
“我打算留在蘭州,你難道沒聽朝廷來了一個大官要建設蘭州,這麼好的機會我可不走。”
“真的假的莫不是官府留人的手段。”
兩人在聊著的時候,就看到一群人在路上不知道要去幹什麼。
“大兄弟你們這麼多人幹啥去?”
“縣衙貼了招工告示,每人每三文錢管三頓飯,隻要有力氣就行,不了我先去報名。”
“每三文錢大兄弟等等我同去。”
“我們也去。”
很多百姓打聽到事情後就紛紛加入到隊伍中,到了縣衙門口早就有人在登記了。
高純行等人負責登記,分了是個桌子進行。
蘭州刺史張文毅在一旁維持著報名秩序,蘭州的百姓都驚訝了刺史幫著維護秩序,在縣衙門口的一眾人更是引起了百姓們的注意。
元善和虞景明等人正在縣衙門口的大桌子前商議著對招募的人如何分配,經過幾的準備工程隊已經將要建造的辦公樓,宿舍樓等項目都進行了規劃。
本來依照元善的意思是在蘭州建設一個水泥窯來供應水泥,可後來想到火車站的水泥圍牆經過打聽後才知道原來工部的人在蘭州早就建設了一個型的水泥窯和磚窯,有了材料供應地便方便了很多,在元善的介入下水泥窯開始運轉起來。
“工部的水泥窯可能無法滿足需求,咱們還是要提前做準備。”元善道。
虞景明道:“經發部要自己建設水泥窯和磚窯?”
“沒錯,凡事也不能夠完全依賴建材商會,有些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元善道。
虞景明立即明白了,經發部雖然是元善的算,但是產業是屬於朝廷的,所以不會因此涉及到元家與建材商會的合約,做起事來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