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發部開始著手運營鹽田項目,其中經發部負責的是分別陛下的那些股份,而元家則拿了他該拿的。
借助嶺南港的地方,周圍的人員,還有廣闊無垠的大海。
建設就從這一刻開開始了,驍龍號親自押運大量的鹽從嶺南出發,陸路則是被吸收進來的商人負責運輸營運,海路一起開動起來,陸路主要將鹽運至西北地區,海運則是沿海一代。
驍龍號運送一船的錢回來,沿海幾個商會聯合起來分批銷售,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鹽田的供應就覆蓋到了大唐之內,鹽業價格普遍高於朝廷鹽的價格。
就算這樣鹽田出產的高價鹽銷售比官鹽更快,更多。
沿海一帶因為鹽業風波各個商會都賺到了不少錢,連帶著一些產業收益都非常好,馬車等代步工具得到了大量的發展。
閻立德抓住商機,利用工部大量的製作車架,製作多少就銷售多少,訂單排得老長要不是還要分出人來建設大明宮車架產量還會更高。
正因如此,蘭州的牛馬市場更是每都有大量的馬匹被銷售,自身當地的經發部限製馬匹銷售數量,不然蘭州的馬匹都能被商人們給一搶而空。
蘭州牧場正在對馬匹進行保護繁殖,這需要很長一個過程。
為了補充馬匹需求與北方的突厥開始了大量的貿易往來,長孫無忌親自帶頭讓國庫出錢夠買馬匹然後分銷給有需要的商人,一倒手朝廷賺了不少錢。
根據統計大唐的馬匹數量至少翻了兩倍,登記在冊的馬匹數量就有二十萬匹,這些隻是的是鼓勵養馬有享有麵稅的部分,沒有統計的馬匹數量就更多了。
尤其是和沿海的幾個新成立的商會,車馬隊擴充速度很快,車架馬匹普遍都是長安洛陽車隊的三倍。
南北通商,大量的貨物被運往兩地,蘇杭的布匹刺繡一直都是布行的高端產品,大量的供貨讓蘇杭的布行生意在受到棉布的影響下再次煥發出生機。
同時蘇州的周記布行推出新式的印染棉布,花紋顏色都讓人耳目一新,普通棉布的產量與價格與棉花商會幾乎相同。
棉花商會,鄭奇,趙拓,石毅等一眾股東在商議事情,由於蘇州布匹的供貨讓他們的銷售量在南方幾個州府有了不的影響,而周記布行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樣橫衝直撞。
“鄭會長,聽元仆射就要從嶺南回來了,不如到時候咱們找他幫忙。”石毅道。
“棉花商會已與元仆射沒有利益上的瓜葛恐怕這次還是要靠咱們自己。”鄭奇歎了口氣道。
“居安思危,棉花商會如今的發展已經很好了,或許咱麼不僅僅要考慮市場占有率,還要重視產品。”趙拓著就有人將提前準備好的一些布匹拿了過來。
“這些都是從蘇州布商那邊買來的,棉布的編織工藝與咱們一般無二。”趙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