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時間裏,李承乾可是幫著元善忙前忙後,元善跟李世民過製作降落傘的材料費很貴,材料用的是絲綢,李承乾這幾是身有體會,一直都是他出的錢。
大量的綢布開始加工,元善提供了設計方案聯合了棉花商會,元家工坊,軍器監等很多資源,複雜還真不簡單,簡單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世民的人可不會閑著,馬和就是負責這個事情的,現在有了太子的參與,他這個“監工”根本不好什麼,隻能在一旁瞅著。
降落傘的事情任由李承乾去折騰,等到完成的時候,他再去也不晚。
這幾時間他都待在國公府上陪著家人,更要兼顧著宇文府上的事情,可是在家待著也不消停,原本讓他回來是打算接手與吐蕃貿易區建設的事情,現在好了,因為一個“飛事件”他倒是還沒有街道可以出去的通知。
國公府內,彩衣走進廚房道:“老爺,唐尚書拜訪。”
不用想都知道唐儉來是為了什麼事情,上次的民情調查的事情,看得出他很感興趣,想著站起身來道:“恩,知道了。”
來到客廳見到唐儉,兩人相互客套了一番。
“唐尚書今到訪是有事情吧。”元善開門見山,直接道。
“以前總聽人起藍國公為人十分好相處,今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平易近人有什麼什麼,倒是省去了很多口舌,今本官來就是想要向藍國公討教關於民情調查的事情,上次在禦書房藍國公對此事似乎頗多了解,希望能夠不吝賜教。”唐儉很是直接,這樣更符合元善的風格,交流起來會更省力一些。
“實在的,民情的事情起初隻是想著要了解一下要移居東海州的百姓意願,但沒想能夠映射出這麼多的問題,我也是順勢這麼的,若是唐尚書真的能夠將百姓反映的事情全都收集,分析,解決肯定能夠對朝廷,對陛下起到很大的作用。”元善道,直言不諱,沒有含糊。
“恩,藍國公的在理,隻是具體要如何做才能夠有所成效呢,本官已經派人到各個坊間調查了,但是這幾似乎沒什麼成效。”唐儉出了他遇到的問題。
“散播到人群之中,搜集到的信息龐雜,此法不妥。”元善道。
元善思索了一翻,感覺唐儉做的事情,跟在人群中放置了一個監控器一樣,收集到的都是收集情報的人看到的,收集起來冗長不,還抓不到重點,根本沒有針對性。
“不如就專門設立一個點,百姓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反應,反應的問題可以將其分類,比如按區域,比如長安,洛陽,比如按坊間,和平坊,永和坊,按照信息的分類,如衣食住用行等問題,還可以按照行業來分類,比如哪家的飯館好吃,哪家的有特色,或者哪家的老板賣假酒,,不僅如此還可以讓百姓們監督不法之徒,已經發現立即舉報等”元善將自己想到的一些方式方法了出來。
唐儉眼前一亮,立即恍然道:“對啊,這樣一來百姓想要反應的真實問題就能夠被記錄,還是藍國公想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