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胖回到長安,立刻便住進了王府,宮中侍衛負責保護,還是一樣地不準許和外界聯絡,不準許外人來拜訪。
即將成為太子,皇儲啊,李四胖這待遇也是沒誰了。
李二陛下的顧慮也不無道理,易儲是件天大的事情,會讓很多人以為窺到了機會。自己的胖兒子此時確實不宜與外人交通,受到什麼影響,哪怕是即將成為太子。
盡管如此,李四胖也多少得到了些消息。畢竟留守王府的人也聽到些風聲,不可能沒有告訴李四胖的機會。
雖然還未確實,但李四胖已經被狂喜所占據,知道這肯定十有八九。大餡餅就這麼砸到頭上了,他這回可算是知道徐齊霖所說的不爭即是爭的真理所在了。
現在結果基本確定,李四胖才會想到以前若是不聽從徐齊霖的建議,按照自己的辦法走下去,是不是還會有現在的成功。
可不管有沒有,結果總不會超過現在。就這麼奪嫡成功,簡直就是不費力地得到繼承人的資格。
既然想到了自己的成功,李四胖便不得不想到李承乾的結局。
一個謀反的罪名,不管李承乾是什麼身份,也隻有李二陛下能救他一命。
而李四胖想起了徐齊霖曾經說過的“兄友弟恭”,這在以前是他要在表麵上努力維持的。現在呢,李四胖反複思慮之後,認為自己還是要繼續稟持。
一個對自己的親兄弟都下得去手的人,勢必會遭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父皇登基後,百般努力,打造名君之名,不就是要洗刷這個人生最大的汙點嘛?
如果自己流露出殺李承乾的意思,那父皇會怎麼想?別忘了,渣男李治就一直陪在父皇身邊,年歲大了也沒有之藩,寵愛可見一斑。
能為了穩當地繼承皇位而建議殺掉嫡親兄長,日後也會出於同樣的目的,再幹掉親弟弟。
李四胖換位思考,終於意識到了這可能是對自己最後的考驗。如果稟持“兄友弟恭”這個原則,太子則非己莫屬。反之,則很可能失之交臂。
而李承乾即便不死,也會被廢黜。基本上沒有了威脅,那自己又何苦要趕盡殺絕呢?
李四胖想通了,領悟了,也大概明白了父皇將自己急召回京,又不準許與外界聯係溝通的顧慮。
哪怕隻差最後一步,依然要低調、謹慎,得意忘形就可能功虧一簣。
李四胖現在更加感激徐齊霖,言語並不多,但都說到了點子上。如果自己沒有領悟深透,到手的儲君之位也會飛走。
接下來,就等著父皇召見,或許就是最後的一次考驗了吧?
李四胖安下心來,在府中老實呆著,該看書看書,該寫字寫字,穩定而鎮靜。
其實,越是如此,李四胖越是得分。鎮之以靜,不急不躁,確實是現在保持事態有利發展的關鍵。
而此時,徐齊霖剛剛結束了朝會,混在退朝的官員中出了皇宮。
盡管不時有官員投來或羨或妒或讚賞的目光,徐齊霖卻權當沒看見。出了皇宮,便上馬離去。
第一次以官員的身份參加朝會,而不是點綴的千牛備身,徐齊霖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