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裏,四人每早上趁著放牛的時候來農莊幹活,又接著幹了五,才終於按照既定的規劃把希望農莊修建好。
這早上,牛鮮花和牛東正在給菜地澆水的時候,去鎮上賣魚的牛強和牛勇回來了。
今是他們最後一趟賣魚,如果加上前幾賣魚的收入,他們一共從野塘裏掙到了三百一十三塊錢,拋開購買建材、菜種子和飼料的開銷,還剩下兩百塊左右。
牛強把四根油條分給牛鮮花和牛東,然後扭頭看了看農莊的全貌。
山坡下麵是一塊一畝大的菜地,裏麵種植的白菜經過將近一個禮拜的細心嗬護,已經冒出了嫩芽。為了讓白菜的長勢能夠好一些,牛勇還特地從家裏偷了一點尿素出來呢。
菜地的旁邊是豬圈和窩棚,豬圈和窩棚修建成一排,前前後後都移栽了樟樹苗,看起來有了那麼一點規模化養殖的味道。
豬圈和窩棚的後麵就是魚塘了,經過這幾時間的辛苦勞動,魚塘中間的那道堤壩被堆高了一截,已經徹底把原來的一個大野塘分割成了兩個魚塘。為了方便管理,牛強把兩個魚塘編了號,分別是一號魚塘和二號魚塘。
是魚塘,其實麵積並不,一號魚塘有三畝大,二號魚塘的麵積超過了七畝。
要不是野塘的中央部位恰好比較窄,想要構築堤壩把它分割開來還不知道要多耗費多少人工呢。
目前魚塘裏麵隻有少量的水,全都彙聚在地勢較低的二號魚塘裏。牛強已經把預留下的魚苗放了一部分出來,這些魚苗大都是三兩至一斤左右大,更大的魚都已經被他拿去賣錢了。
按照牛強的計數,這批魚苗的總數量超過了四百條。雖然目前二號魚塘裏的水不太多,但蓄養這一部分魚苗還是沒有問題的。
剩下的一部分魚苗全都是不到三兩重的幼苗,絕大多數都隻有一兩左右,數量大概有三百多條,全都被他圈養在了臨時挖出的深水坑裏。牛強準備等到下雨之後魚塘裏蓄好了水,再把這些魚苗放養到一號魚塘。
這都是他提前規劃好的。按照他的規劃,二號魚塘轉門負責飼養大魚,一號魚塘則負責飼養魚苗,如此一來就能形成階梯化養殖,不會斷檔了。
牛強收回目光,笑道:“農莊的大體框架已經基本修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種植果樹和購買家禽和豬仔了,我覺得應該先把幼崽買回來,早點養殖也能早點出欄銷售嘛,剩下的錢還有兩百塊左右,咱們今上午就出發,大家等會兒回去後別忘了跟家裏請假。”
購買家禽和豬仔需要去三十多裏開外的農業站,路程有點遠,沒有大半的時間可不行。為了抽出時間,牛強早就給大家找好了借口,就跟家裏要去學校幫忙幹活。
這個年代,學生幫學校幹活是很常見的事情,家長們不僅不會有什麼意見,反而覺得是應該的,因此這個借口多半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