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十分管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采購計劃就完成了。
牛小強在此期間詳細的計算了整車的製造成本,然後跟幾個核心管理人員反複商議,最終製定出了方氏重卡在國內的銷售價格。
方氏重卡目前的所有製造成本加起來為每台三萬三千塊,加上上繳的稅款,每台卡車的成本也不到四萬塊。牛小強製定的市場零售價為八萬塊,也就是說每一台方氏重卡的利潤超過了零售價的一半,無論怎麼算都有四萬塊以上。
這個價格要比國內的卡車昂貴一些,原因在於國內目前銷售的卡車在載重量方麵沒法跟方氏重卡相比。就比如南風牌卡車,載重量隻有十幾噸,方氏重卡的載重量超過了六十噸,兩者之間高下立判。
除了載重量要超過競爭對手,方氏重卡在質量上也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亞洲機械廠的職工們對此頗為自信,因為車輛是他們親手生產出來的,每一個環節都按照比軍工產品更加嚴格的要求進行精雕細琢,在這種情況下,車子的質量要是不夠拔尖那真是見了鬼了。
第一批訂單的完成給工人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家都知道這批訂單已經出口到國外去了。這在國內可是獨一份,把躍進汽車廠和南風汽車廠都給比下去了。
方氏重卡既然能夠出口到國外,那就說明它得到了外籍客戶的認可,職工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跟著提升了不少。
正當大家鉚足了勁準備再繼續大幹一場的時候,方東平卻表示接下來的生產速度將會放緩,他對此是這麼解釋的:“咱們廠還未打開國內的市場,並未接到新的訂單,國外的訂單暫時還也落實到位,因此不能太著急,還是一步一步來比較好,今後咱們將把生產速度降低一倍,但是質量卻不能下降,反而要提升,希望大家繼續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能吊兒郎當。”
大家聽到這話都有些擔心後續會接不到訂單,要是廠子撐不下去咋辦?自己不又得失業了嗎?
牛小強適時的站了出來,他滿臉微笑道:“各位不必擔心訂單的問題,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實在不行咱們還可以轉產其他的商品,我跟方廠長已經為此擬訂了很多的計劃,總而言之一句話,廠裏絕對不會讓大家丟飯碗的。”
職工們出於對方東平和牛小強的信任,沒有再胡思亂想,各自回去工作了。
散會後,牛小強把陳建國和江榮華找了過來。這兩個人都曾表示要搞汽車銷售,現在是時候讓他們一展拳腳了。
“陳叔叔,江叔叔,你們曾表示要進入銷售部,我覺得現在的時機已經到了,準備把你們調到銷售部去,不知你們改主意了沒有?”
兩人早就等著這一天了,紛紛笑著點頭,表示自己可以立即加入銷售部。
尤其是陳建國,他的那些戰友早就表示要購買卡車跑運輸,已經口頭跟陳建國簽訂了三台卡車的單子,隻見他咧嘴笑道:“我這邊已經口頭簽下了三台車的訂單,牛秘書,當初承諾過的提成你應該不會忘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