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關於通商口岸(1 / 3)

第二百三十五章·關於通商口岸

雖然說第一天的這條小插曲並沒有阻礙到夏遼和談的進程,但是第二日和談時安逸還是十分小心地把和談大帳設在了偏東一些的位置,而沒有選擇靠近河邊。

一是考慮到遼營因為昨晚的大火損毀較為嚴重,畢竟和談還有三日時間,所以營盤中少不得要敲敲打打的維護重建,繁雜的聲音總會多多少少的影響和談,

二是因為安逸覺的昨晚事從遼營中起,安全起見,還是離得遠點比較好。

與昨日不太一樣的是,大元帥韓光德因故未能參與和談,按照蕭燕兒的說法,是因為軍中事務急需返回處理,所以由她來全權代表,

這樣一來,和談的兩邊出去高慈懿以及夏遼兩邊的一些文臣,就相當於是安逸和蕭燕兒兩個人的對話了。

“不知道對於我們昨日提出的重新劃分臨洮府以北遼夏邊界的事情,貴國可有答複?”

蕭燕兒又換上了那一身遼朝女官的打扮,穩穩的端坐在桌案前,不苟言笑地看著安逸。

對於她所提出的的劃分邊界的事情,安逸昨晚回到營中之後也是跟高慈懿商討了很久,蕭燕兒所說的這個重新定義的位置在已經落入遼人手裏的甘肅鎮以北位置,

這個位置叫做提工川,名字裏帶個川,但是卻是一望無際的大漠鹽堿地,之前對於這一塊兒夏遼兩朝邊界的定義是很模糊的,夏朝比較強盛的時期比如高祖、太宗以及睿宗時期,那時候夏軍的邊軍哨所是設在提工川的最北端,幾乎囊括了整個提工川,

隻不過現在夏朝勢弱,對外的軍力也是大不如前,再加上幾年前遼人時不時地來打打秋風,導致之前耶律休可突襲甘肅鎮的時候,邊軍哨所隻是設在往北三百裏的樣子,說明大夏的邊界實質上已經是向東縮了五六百裏。

安逸婉言道:“西北邊界如果按照你們的說法,往東在延伸一百五十裏,距離我們的甘肅鎮確實太過於近了,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我們的邊軍很難及時做出反應。”

如果按照蕭燕兒昨天的意思繼續向東延伸,那麼基本上提工川這個地方大半都在遼人的手裏,

要說這地方還真沒有多好,大漠鹽堿地別說種莊稼了,就是放羊都不往那兒去,但是安逸看中的是這一片地方所帶來的緩衝,真照蕭燕兒的說法,那麼甘肅鎮幾乎距離國境線隻有一百五十裏,那對於騎兵來說,不就是下了城牆就到遼境了?

著實太過危險了些。

蕭燕兒倒好像沒有聽出安逸話裏的意思一樣,轉而說道:“往北就是我遼境的國土,按照你們漢人的說法,我們兩國已經是秦晉之好,伯爵說的緊急情況,我就不太理解了。其實我們之所以想要如此重新界定國境,並不是因為在意那片鹽堿地,而是想要在提工川的位置建立一些驛站,來供我們的客商往來大夏。”

雖然說安逸心裏清楚,國與國之前都是利益的關聯,哪有什麼秦晉之好,秦晉那麼好不也來來回回打個不停,哪天遼人陳兵邊境,一日之內即可兵臨甘肅鎮城下的時候,還再跟誰去談秦晉之好?

不過這種事兒又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說,人家那邊喊著秦晉之好,自己這邊伸手啪啪給別人兩耳光,倒顯得沒有誠意。

“既然如此,我這兒倒是有個好的提議,不知道貴國能能否接受。”

蕭燕兒優雅的一抬手,“洗耳恭聽。”

安逸朝著身旁的高慈懿勾了勾手,高慈懿會意的從袖口中掏出來一副大夏的疆域簡圖遞給了他,

安逸把這簡圖平鋪在蕭燕兒的麵前,指著上麵大大小小的早已經畫好的紅圈說道:“我呢,是這樣想的。夏遼之間紛爭摩擦已經不是五年十年的問題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高祖時期,雖說我們之間並沒有像現在這樣規模龐大的戰役,但是邊境小規模的交鋒那根本就是數不勝數,尤其是秋冬季節尤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