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流年不利(1 / 3)

第二百七十章·流年不利

之前就已經說過了,蕭燕兒讓安逸意想不到的事情,還遠遠不至於之前的那些,

遼人大軍拿下蘭州城之後,韓光德就把西北的大營全部挪到了這座原本屬於漢人的西北堅城之中,相對於夏軍的慘狀來說,雖然也在南門經曆了一番血戰的遼軍,卻已經是天壤之別,

郭木爾奉蕭後懿旨,從遼京又增調的七千龍驤騎,加之原來的三千攏共就是一萬餘人,再算上蘭州城內的人馬,以及後方疫病痊愈之後重新歸隊的兵丁,林林總總加起來不下八萬餘人。

這七八萬驍勇的契丹將士被韓光德有條不紊的鋪開在了蘭州城以南,靠這肅水川兩岸紮營,綿延數百裏的聯營整日裏來被他們的大元帥帶著是一刻都沒有鬆懈過心中那根緊繃著的弦,厲兵秣馬等待著蕭燕兒向南追擊的命令。

隻不過

接連三日下來,蕭燕兒完全沒有下令大軍開拔的意思。

這倒是把急於乘勝追擊的大元帥韓光德著急的不輕,連著幾日都派人前去請太後的懿旨,隻不過連續幾天都被蕭後給打發了回來,直到最後自己實在忍不住了,親自跑去蘭州城裏找蕭燕兒。

蕭燕兒雖然不是什麼精於兵法的統兵大將,但是她何嚐又能不知道這“趁你病要你命”的簡單道理?

之所以沒有下令全軍追擊,主要是她心裏還打著其他的算盤。

就如蕭燕兒之前被安逸挾持時候在馬上所說,潼關,安逸手裏的這支夏軍必然是進不去的,因為她跟雍王高慈祥所達成的協議,就是潼關以北盡數歸於遼朝,而蕭燕兒開出的條件呢,就是把這蘭州城裏這支對於雍王威脅甚大的小九萬夏軍是一網打盡,

所以無論如何,潼關對於安逸來說並不是生門而是一條早早就已經畫好的死路。

當然了,大家都是生意人,誰的算盤珠子都是敲的啪啪響,雍王心裏麵也是留著心眼兒的,

照他的想法來看,他隻要下令把這潼關大門一關,首先等到吳王的大軍入境時,對於德王高慈勳來說那就是關門打狗了,你高慈勳總不可能一頭撞回到西北去吧?那到還真如了雍王所願了,潼關大門隨時為他敞開,正好讓蕭燕兒一鍋端。

其次就是,安逸這支夏軍也就被潼關緊閉的大門擋在了門外來麵對遼軍,

沒錯啊,我高慈祥對你蕭燕兒說話算話,潼關以北都是你的,但是至於這地麵上有些什麼,那可就是你們遼朝自己去收拾了。

在蘭州丟失之後,安逸帶著這些人馬重新組織起來反擊遼軍基本是癡人說夢,所以雍王想來最多也就是兩種結果,

第一,安逸被迅速幹掉,潼關成為了遼夏的新邊界,而雍王也算是把德王的翅膀減掉了一大半,剩下的殘餘勢力完全不再足以跟自己抗衡,

或者說,安逸夠結實,帶著這些人馬跟蕭燕兒血拚到底,最後退守四川,

這樣的情況也在雍王的盤算之內,到時候關內吳王兵馬一到把德王一拿下,詔書一發,那你安逸就是聚首川蜀的逆賊,他高慈祥禦駕親征連同兩敗俱傷的遼軍一塊兒給收拾了,

所以,看起來照這樣發展下去安逸和這支大軍的死路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了,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且雍王知道安逸本身也不是個軟柿子,蕭燕兒想要拿到自己答應她的西北,也是要頗費一番周折的,搞不好連自己的家底子都賠進去,到頭來雍王肅清關內再率軍出關的之後率軍出關,那她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高慈祥確實是不枉皇後把自己一家子的鍋碗瓢盆全都押在了他的身上,確實有夠工於心計的,雖然說是一副大煙鬼的模樣,但是腦袋裏拋出來的這個計劃,真的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了,

隻不過,百密總有一疏

疏在哪兒?疏就疏在,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對手是大遼承天太後蕭燕兒了,這個從十四歲就捧著皇後華麗的鳳冠,然後又一步步踏著累累白骨走上太後尊榮寶座的女人。

蕭燕兒自打通過那位孫公公跟雍王達成協議一來,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的目標劃定在潼關以北,

這位傳奇太後絕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大夏內亂的機會,她的目標隻有一個,也很明確,那就是大夏的核心中樞——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