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要和談就大家一起談
臨危不亂
這一點單從為將者來說,吳王確實做到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能夠帶著虎賁營和兩衛人馬從遼軍布好的大口袋裏全身而退,
畢竟,這次蕭燕兒可不單單給他預留了郭木爾一支人馬。
“殺!”
按照吳王的軍令,中軍的這兩衛人馬剛剛調動起來,兩側的河穀高坡上就好像如法炮製一般湧出無數契丹騎兵的身影,雖然沒有龍驤衛那種黑潮奔流之勢,但也是清晰地看到他們手中透著咄咄殺氣的彎刀!
郭木爾在後軍得手之後,吳王高由琅無論如何都不會袖手旁觀,畢竟被圍的可是他最精銳的虎賁營,然而遼軍等的就是他的大軍“挪窩兒”,
這足足看起來也有兩三萬人馬的遼軍各自彙聚成一柄柄尖刀,對著河穀底部吳王帶來的這塊“大肥肉”毫不留情的絞殺了下去,
兩翼和中軍的衛所戰力本就不高,被遼軍這麼突然一擊更是一時間潰不成軍,反倒是吳王下令原地固守的前軍虎賁營成了個沒人要的孩子,擺好了防禦陣勢卻沒有任何一支騎兵來找他們觸黴頭。
“不要亂!所有人不要亂,原地駐守!”
盡管兩衛指揮使揮舞著手裏的佩劍拚命的壓製著亂軍,但是已經在馳援後軍和原地駐守兩個命令之間混了頭腦的兩衛官兵根本就無法再短時間內重新形成戰鬥力的,這邊兒刀還沒拿起來,就被來去如風的遼騎一躬身紮了個透心涼。
吳王是能看清戰場局勢的,現在這狀況,除非他手底下全都是清一色的虎賁營,不然就光憑越來越亂的中軍,就能迅速的讓他整個軍隊全部失控!
高由琅狠狠的一咬牙,朝著南麵揮劍一指:“撤!所有人聽命,全軍南撤!”
...........................
紫禁城
北直隸的戰報送到雍王手裏的時候,高慈祥差點兒就一個不穩栽倒在大殿上。
吳王大軍在北直隸河穀遇伏,遭到遼兵重創,全軍折損大半,聽說連虎賁營副將都被斬殺當場,一路向南後撤至接近東昌縣邊境的時候,又再次遭到龍驤騎的截殺,直到被郭木爾一路乘勝追擊三百餘裏後接近山東邊界的時候,才算是堪堪放過了他們,
一路之上丟盔棄甲、拋屍當場的夏軍不知幾何,雍王也沒接到吳王的信函來說具體損失了多少兵馬,反正隻知道殺神一般的郭木爾又折返趕回北直隸的時候,吳王都沒敢再往北前進一步。
“殿下,王爺此番損兵折將,看來一時半會兒是過不來了,城外的遼軍又整日如虎狼般虎視眈眈,依臣下看,不如......不如......”
賀之然朝著龍椅上的雍王拱著手,臉上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不如遷都是嗎?”
賀之然看著雍王那張陰沉的臉,重重地點頭應道:“是!現在咱們手裏趁著兵力還充足,完全可以向南破圍而出,在山東跟吳王的兵馬彙合,遷都南直隸,依托長江天塹,就讓太原方麵去跟遼人廝殺,到時候咱們大可坐收漁翁利,集中兵力以逸待勞重新奪回王京便是!”
或許從目前的態勢來講,賀之然說的確實是一條可行性很高的路,但是介於這條路所帶來的負麵效果,雍王還是有些固執的搖了搖頭:“絕不!我高慈祥就是死在這紫禁城裏,我也不能遷都。一旦離開王京,我們可能就永遠都回不來了。”
“可殿下,現在......”
“好了!”
雍王把眼睛緊緊的一閉,抬起手朝著賀之然旁邊的竹彥海一指,問道:“竹尚書,上次和談遼人的條件是?”
“稟殿下,遼人要求遼夏之間重新界定西北以潼關為新邊界,並要求控製潼關在遼人之手;其次要求我大夏每年以銀一百三十萬兩、絹匹一百二十萬匹作為所謂‘助軍旅之費’至大同交割於遼。還有......”
竹彥海還未說完,賀之然就顯得很是激動,朝著雍王跪言道:“殿下!割地、歲供此乃喪權辱國之約,萬萬不可答應他們呐!”
可是雍王並沒有理會賀之然,隻是淡淡的朝著竹彥海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