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躁動的年代
“韓君請看,這就是使用貴國新式設備的織屋。”石卷港內,日向茂都走在前麵,殷勤地向東岸貴客介紹著他們新建的工廠。
日向茂都是仙台藩的人,原本在藩主身邊當“用人”。“用人”非“傭人”,而是一種官職的名稱,平日裏跟在藩主身邊,每人負責一方麵的事務。日向茂都就是原本掌管庶務的“用人”,這次被派到石卷港籌辦新式紡織工廠,就足見藩主的信任。
石卷織屋的管理體製學的東岸,設有總裁一人(即日向茂都)、副總裁一人,總務、商業、會計、生產等均各有專人負責,完全的現代工廠製度。曾經向石卷織屋供應設備的東岸日本公司的人就曾經嘲笑,日本人隻知照抄東岸工廠的設計和管理,殊不知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他們未必能領會現代工廠製度的精髓。不過在日本生活多年的韓贗春則不會這麼認為,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得知,至少仙台藩的工廠執行東岸製度很嚴格,他們也許真的不了解這些製度條款為什麼如此寫,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死板地照抄。有這股狠勁的話,這些工廠會很快正常運轉起來。
反觀朝鮮,別看現在工業發展迅速,商業空前繁榮,但他們的工廠搞的還是老一套,或者即便引進了東岸的管理製度,但時間長了之後就慢慢走樣,最終變得麵目全非。朝鮮工廠生產的商品,如今之所以還有銷路,一個是勞動力成本低,第二個就是深度融入了東岸經濟圈,在東岸人給他們分配的相關低端產業中競爭不是很激烈,因此還能維持下去甚至有所進步,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他們沾沾自喜的心態,不吃點苦頭是不會清醒的。考慮到目前日本的國策目標是“富國強兵”(“增產興業”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未來一旦完成,朝鮮會遇到什麼不問可知。
“都是上好的設備啊。”韓贗春笑眯眯地點著頭,道。這些設備都是在他們橋口屋訂購的,橋口屋再向東岸日本公司下訂單,日本公司再到黑水港找專門的廠家訂製。這一單生意價值數萬圓,利潤非常之豐厚,當然這是指東岸日本公司利潤豐厚,事實上製造廠家和橋口屋並沒掙到太多錢。誰讓這家公司壟斷了日本市場的貿易呢,就連巨無霸型企業台灣銀行也隻能通過與他們合作來撬開那麼一點市場。
黑水縣生產的紡織設備其實並不如何先進,鐵木混合的結構,落後兩代的工藝水平,本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紡織企業會采購這種設備,甚至就連新華夏之類的海外殖民地都不太可能采購,除非你價格特別低。
但以如今清、順、日、朝等國落後於世界整體技術甚遠的工業水平,他們也隻能采購這種設備了。黑水機械廠也隻獲得了本土的技術授權生產這種過時的設備,一如他們至今仍生產著本土幾十年前設計使用的蒸汽機一樣。專利授權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很多基礎專利是怎樣都繞不過去的,即便你自己研發,搞創新,但隻要涉及到這些入門專利,本土相關企業隻要不給你相關授權,你就什麼辦法也沒有,隻能慢慢等待其三十年有效期結束。
少數黑水管委會官員、地方上的企業家為此大罵本土相關企業是“專利流氓”,隻會坑自己人。他們指出,朝鮮已經有一些企業私下裏仿製東岸的設備了,雖然質量不行,可靠性也不怎麼樣,但勝在價格便宜,供貨快,因此還是有相當銷路的,這極大侵蝕了黑水本地企業的市場份額。黑水的企業若想競爭,一可以讓東岸朝鮮公司施加壓力,讓朝鮮政府加大稽查力度,二是加強技術研發,推出迭代產品,而這首先需要本土改變思維,讓海外殖民地掌握更新一點的技術。但這注定是一件漫長的扯皮官司,既然本土弄落後幾十年的東西都能到遠東來賺大錢,那麼何必上趕著推進更先進的東西呢?一部桑塔納賣幾十年它不香嗎?(劃掉,串戲了……)
“韓君,確實是極好的設備。橋口屋在這件事上的鼎力相助,主上非常滿意,今後會有更多的訂單交給貴方的。”日向茂都笑著道。
韓贗春知道他什麼意思。事實上日本人買東岸商品,可以通過橋口屋這樣的代理商訂購,也可以直接向東岸日本公司下訂單,生意交給你,那就是給你掙錢的機會,這就是人情,不得不承認。而且,仙台藩這幾十年來通過開墾荒地、山丹貿易等,積累了客觀的財富,國內人口大增、商業繁榮,到處流淌著金錢,已經具備了將商業資本轉為工業資本的條件。